去年年底,我去合肥市邮局预订今年的报刊。那天订报刊的人特别多,排起了长队。我正在犹豫是否改日再来时,忽然看到队伍里排着一位老熟人——在省机关工作的老李。虽然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平时很少见面。于是我边排队边和他热谈起来。
当他得知我要订人民日报海外版时,他眼睛一亮,问我一年多少订费,又问我对海外版的印象怎样。我便把自去年7月海外版改版创新后出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版面和栏目,如“神州速览”、“写实中国”、“微观中国”、“剪影”、“读者桥”等一一说给他听。他饶有兴趣,连连点头。在我俩办完订报手续欲分手时,他又拉住我问起海外版的情况。我见他兴致极高,索性坐下来,向他介绍了“望海楼”、“茶亭”、“旅游漫笔”、“台岛夜话”等常设栏目和一些打动我的文章。他听得很认真,流露出也想订一份的愿望。我很高兴,为海外版做了一次义务宣传员,尽到了一个老读者的责任。
从1985年起,我就成了海外版的忠实读者,20多个春秋,满满当当地珍藏着我对海外版的美好记忆。有它相伴,我的眼界宽阔了,知识丰富了,办事也更有把握了。
在我的记忆里,最难忘的是我第一次给海外版投稿。1990年5月14日,我写了《电视机前的变化》一文在海外版见报了。不久,我便收到了编辑寄给我的函件,称海外版离不开读者的支持,鼓励我继续给海外版投稿。这份感人的来信我至今珍藏着,它也成为我以后为海外版投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