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初春,天津电视台播放《霍元甲》电视连续剧,冯育楠每集必看,然而看后总觉得有一点儿遗憾。《霍》剧虽是成功之作,但可惜有些过于渲染生活琐事,尤其是剧中霍元甲吸鸦片、婚外恋,那是武林人物之大忌,损害了霍元甲的形象。尽管如此,《霍》剧依然是一部瑕不掩瑜的好戏。
冯育楠在静海生活了10年,有关霍元甲的生活轶事尽收心底。
霍元甲生于1869年,恰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欺凌最严重时期,数亿炎黄子孙被蔑为“东亚病夫”,被称为“黄面虎”的霍元甲愤然而起了,他挫败西洋力士的凶焰,打倒东洋武士的嚣张,并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于上海成立了精武会。
“精武会”是中国第一个民间体育的武术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曾为精武会题写了“尚武精神”的匾额,并担任过精武会名誉会长。
写霍元甲,怎能不涉及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京津和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怎能不写对他思想有着重要影响的农劲荪(同盟会员)?怎能不写他与武林英豪大刀王五的深厚友情?怎能不写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精武会的支持?霍元甲并非一介莽撞武夫,他不但拒绝了义和团邀请他参加神拳组织的请求,反而在怀庆药栈收容了大批教民,一个农民能有这种认识,实在令人感佩。
只有真实地再现这些重大的历史背景,恰当地描述他与同时代人之间的关系,霍元甲的形象才会丰满起来,富有历史感。
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对冯育楠说:“天津作家怎能不写天津当代的武林英雄?”一种责任感,使冯育楠决定要写霍元甲。他首先定下了创作基调:一、要探索一条新的文学之路,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武侠小说,也不同于当前流行的港台格斗影片的作品。二、俗中有雅,通俗而不庸俗,传奇而不离奇,曲折而不荒诞,要有深厚的文学色彩,注意作品中的美学,要加强小说的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使读者受到教育。
冯育楠写得很快,几乎每天完成一章,晚上再修改。那段时间,我们从没有在夜间12点以前入睡过,转天还必须誊写清楚。
为了这部长篇,冯育楠翻阅资料之巨,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什么霍元甲的史料、清末史、中华民国史、孙中山传、清末民初服饰、街头小景、武术、“迷踪艺”等等,边写边查很是辛苦。
这几十天中,他写得如醉如痴,有时边走路边构思,脑袋撞到了电线杆子上,额头上青紫一片。一天夜里,他大声喊叫:“霍元甲加油!”把我吓醒,原来那天他正在写霍元甲身披孝服,血洗甲午惨败国耻之恨,与日本浪人打擂一章。还有一次,他带我去看朋友,敲了邻家大门,人家问:“你找谁?”他说:“我找霍元甲。”人家说:“错了!”“砰”地一下把门关上了。
这本书连写带改共用了40天,34回,25万多字,这是冯育楠平生写得速度最快、最顺手的一部书。责任编辑刘国玺先生在《写在〈津门大侠霍元甲〉获奖的时候》(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一文中写道:“……长篇小说《津门大侠霍元甲》从约稿到出书,都创造了我社编书的最高纪录,第一次就印了75万册,为我社创下了16万元的经济效益……”
亲友们都羡慕冯育楠发了一笔大财,甚至有读者来信向他申请困补,还有让冯育楠出资合作做买卖。其实,冯育楠仅仅得到每千字12元的稿费。出版社负责人宴请冯育楠,中外名酒、美味佳肴摆了一桌子,即使是鲍翅珍馐,也补不上冯育楠40天时间消瘦下去的20斤肉啊!一个中等个子的男人,体重已不足百斤了。
题图:孙中山为精武会题写的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