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经是85岁高龄的孙秀梅是吉林省白河林业局孤寡老人。别看她年纪大了,但近些年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几本略微发黄的日记本里,记载着她耳闻目睹白河林业局近几年来发展变化的点点滴滴。
几天前,记者采访了这位老人,并从她的日记里,看到和感悟到白河林业局“大河有水”的经济发展和林业职工“小河水满”民生变化。
“咱林业人兜里的钱多了”
“2008年1月16日。俺一年来多领了500多元钱。我的邻居家,上班的职工现在挣得更多。如今,咱林业人兜里钱多了。”
孙秀梅老人说的每年多领500多元钱,是林业局在低保标准的基础上额外给她的补贴。而“上班的挣得更多”,则缘于企业里“水涨船高”。这几年是职工群众收入增加最多的时期。
从2003年开始,作为国有大型森工企业的白河林业局,全面推行了岗位技能工资,把企业效益同职工的收入挂起钩来,到2006年,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收入已经达到万元。两个月前,林业局又拿出了500多万元,提高在岗人员的工资,2007年年底,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收入接近1.2万元,比2002年增长了87%。
林业局还出台了32条优惠政策,组织开展全民创业活动。黄松蒲林场建起了以“林海人家”为主题的家庭旅馆,全场170户家家都有旅游项目,每个职工工资外收入都突破1万元,职工仅在林场储蓄代办所的存款每年都超过300万元。
“这地方如今咋看咋顺眼”
2007年6月16日这天,孙秀梅在日记里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白河局这些年变化太大了,这地方如今咋看咋顺眼,比几年前,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这话说的一点不假。凡是来过白河林业局的人,都对这里以“美人松”为代表的自然风光赞不绝口。然而,更让人赞叹不已的是,这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交融。
按照“旅游区精品化,生产区花园化,种植区整洁化,城镇区园林化”的规划,林业局近年来投资1.5亿元,建成了文化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常青园、美人松苑、常青广场等文化活动场所,修建了14万平方米的水泥路和柏油路,安装了漂亮的彩灯。
绿化美化力度也逐年加大,全局累计四旁植树45.5万株,种花14.3万平方米,种草坪25.5万平方米,每年还上市盆花3万多盆。现在,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55.1%,人均占有绿地面积170平方米。
白河变得越来越美了,白河人对于自己的人居环境也越来越有感情了,“在别的地方,"城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那只是一个愿望,但在我们这儿,它已经变成现实了。”白河人经常这样向外人炫耀。
“职工看病不用发愁”
“2007年10月18日。如今我们的白河自来水变样了,还给职工办了住房公积金,职工看病不发愁,我觉得生活越来越舒心。”这是孙秀梅老人的真实感受。
生活舒心的不光是孙秀梅老人,这也是职工群众共同的心声。
2007年,林业局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创下了历史之最:投入1450万元,启动了面积为1.8万平方米的中心林场建设工程;投入204万元,改善了林场职工和学生的通勤条件;投入600多万元,让职工享受到了住房公积金待遇;投入450万元,完成了光明泉直流引水工程,2.6万职工群众的饮水健康问题从此得到了彻底解决。
过去,许多职工有了病都到外地医院诊断治疗,由此增加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就医难成了职工的一块心病。林业局又专门投入315万元,为职工医院购买了彩超、CT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医疗条件,每年还拿出600多万元,作为职工看病就医的补助。2008年年初,又拿出300多万元,为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基本解决了职工的医疗问题。
“老人不是企业的负担”
在2007年11月21日的日记中,孙秀梅老人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局里对老年人那是没说的,想的做的,都特周到,老人不是企业的负担,我觉得真是越活越有奔头了。”
丈夫去世后,孙秀梅在生活上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林业局及时伸出关爱之手,给她办理了低保,每年还补贴1000元取暖费、200元有线电视费、200元水电费,医疗费实报实销。在全局持续开展的“献爱心”活动中,有100多个“孝子贤孙”经常来给她洗衣做饭、送钱送物,让她的生活始终充满着明媚的阳光。
在白河林业局,老年人是企业的“香饽饽”。
专门为老年人建起的舒适浴池,每次只收1元钱;在职工医院,有老干部专用的门诊室和病房;每年都隆重召开老人节大会;先后为325对老人免费拍摄了金婚彩照;在已经有8处活动场所的基础上,去年,林业局又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综合性老年人活动中心。平时,只要老年人家里有个大事儿小情,林业局都会尽全力解决。
白河林业局,一年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