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1月27日电(记者汤计)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为了实现传统农业向设施、集约、高效农业的转变,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王喜莲建议在区域地区大力发展大型喷灌圈。
王喜莲说:“我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的人大代表,武川县耕地面积有202万亩,而水浇地只有10万亩,2005年至2007年连续3年遭遇旱灾。
旱灾使我们认识到,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已经无法维持下去,改善水利设施,大力发展水浇地,实现传统农业向设施、集约、高效农业的转变已刻不容缓。”
一些来自农牧业一线的代表认为,我国西部地区干旱少雨,必须发展节水农业。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地区应抓住这一时机,重点发展节水灌溉设施,不能再走老路。
王喜莲建议,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应加大对西部贫困旗县农牧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除做好现有的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改造工作,应在水资源条件比较好的区域大力发展大型喷灌圈,发展设施、集约、高效农业示范区。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