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杏花村内酒旗飞。作为一种最古老的广告形式,酒旗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还被称作酒旆、野旆、酒帘、酒榜、酒招等。
酒桶中涌动着清香的酒原液,令人垂涎欲滴,依然沿袭的古法酿酒,使得汾酒得以清香千百年,成为中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不见了豪饮斗酒,远去了吟诗赋词,眼前晃动着一瓶瓶陈年老酒,历史的烟云就隐身其中。
人工谷物酒6000年前就现身杏花村,标志着中国乃至世界真正意义上的酒文化的诞生。
一抹柔和的光线照射下来,映衬着几个酿酒工律动的身影。每一个环节,他们都用最古老的酿酒方式酿着酒。
酿酒车间热气弥漫,我们的视线却越来越强,酒的历史、酒的文化与我们只有一只镜头之隔……
那是1000多年前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清明时节的雨带给人丝丝凉意,唐朝诗人杜牧缩了一下脖子,在汾阳地界冒雨凭吊郭子仪故居。清明时节的雨让人生出淡淡的伤感和孤独感。这时,一位牧童骑牛而过,诗人顿觉眼前一亮:孺子,快些告俺哪有酒吃?牧童浅笑,小手一指,诗人心中好不欢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千古流传,奠定了中国酒文化中山西杏花村酒文化首屈一指的地位。
一尊牧童骑牛遥指的汉白玉雕塑,在风雨中静立着,酒旗飘飘,柳枝摇摇;一口老井已显龙钟之态,它却是一眼神泉,是一位神仙打造的井,远古的汾酒就出自此;清代爱国者、山西著名文人傅山在此亲手题写的“得造花香”赞语默默地向你讲述着那久远的故事。
2007年9月8日,应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山西省新闻摄影学会、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日报摄影部的邀请,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广西日报、新快报、绍兴日报、大连日报、宝鸡日报、三秦都市报等国内媒体以及省内多家报刊的摄影记者们聚焦汾酒厂,用镜头瞄准杜牧的酒香,用快门和千年老牧童对话,用光影穿梭在杏花村汾酒厚重的文化底蕴中……
图片由本报摄影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