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代表、委员纷纷为青年创业献计献策 “全社会都来呵护青年创业激情”
“上世纪30年代,上海曾经是冒险家的天堂。现在,我们更希望上海能成为创业者的乐土。”在昨天市政协的大会发言中,市政协委员徐枫代表团市委、市青联在大会上呼吁:“全社会都来呵护并激励青年人的创业激情与成才梦想。
”与此同时,代表、委员们也纷纷为青年创业献计献策。
徐枫委员:大力建设青年创业服务平台
“可以说,在中国,在上海,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一样,政府多方鼓励创业,青年积极参与创业,创业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集体意识和时代理想。”徐枫在大会发言中提到,无论是时代背景还是社会环境,都为青年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她分析认为,目前本市青年创业仍以传统创业模式为主流,自助洗衣房等传统行业成为青年掘得“第一桶金”的主要土壤。而网络创业、概念创业和科技创业等模式也日渐升温。
障碍:不爱“首领”爱“白领” 在发言中徐枫指出,五大障碍影响到青年创业进程。
“创业教育与培训不足”成为青年创业的障碍之一。徐枫分析,政府部门或下属机构开展的青年创业培训主要集中在开业阶段,对今后企业的项目设计和运作、市场分析、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相对较少。此外,现有各类创业实训基地和创业导师队伍的规模和质量也不能满足创业青年面广量大的实际需求。
其次,青年在创业初期融资困难,创业资金获取渠道有限。徐枫认为,这与融资门槛高、手续不够便捷等有关。调研结果显示,在阻碍青年创业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资金不充足”,提及率高达74.9%。
再次,扶持青年创业的专业化中介服务匮乏,缺乏能够解释政策并将政策转化为现实服务的“一门式”服务机构,中介服务的专业性、阶段性、差异性等还跟不上。有调研显示,78.4%的创业青年表示现有中介服务包括“办理手续”、“代缴费用”,而仅有33.9%表示还提供过“融资”、“信息咨询”、“财务顾问”、“资信评估”等服务。
此外,“创业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信息平台建设明显滞后”也给青年创业带来困难。调研显示,对于网上的创业信息,75.4%的青年认为“良莠不齐、真假难辨”,43.2%的青年认为“陈旧过时,很少更新”。
最后,上海青年“白领”意识强、“首领”意识弱,缺乏在创业领域开拓进取的胆魄。“这与本市跨国公司、大企业相对较多,就业机会多,而创业风险相对较大有关。”徐枫举例说,在浙江,类似于本市“天使基金”这样的基金,往往很快就被青年学生申请一空,而在本市,却会面临“有钱无处用”的尴尬局面。调研显示,有25.0%的在校学生和26.3%的在职青年有创业意愿,但是从整体创业活动率来看,35岁以下的青年创业活动还不够活跃,高达91.6%的青年从未尝试过创业。
五大障碍
一、创业教育与培训不足,制约着上海青年的创业能力发展。
二、创业资金获取渠道有限,青年在创业初期面临融资困境。
数据:在阻碍青年创业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资金不充足”,提及率高达74.9%。
三、扶持青年创业的专业化中介服务匮乏,青年难以获得高质量、低收费的过程性服务。
数据:78.4%的创业青年表示现有中介服务包括“办理手续”、“代缴费用”,而仅有33.9%表示还提供过“融资”、“信息咨询”、“财务顾问”、“资信评估”等服务。
四、创业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信息平台建设明显滞后。
数据:对于网上的创业信息,75.4%的青年认为“良莠不齐、真假难辨”,43.2%的青年认为“陈旧过时,很少更新”。
五、上海青年“白领”意识强、“首领”意识弱,缺乏在创业领域开拓进取的胆魄。
数据:有25.0%的在校学生和26.3%的在职青年有创业意愿,但是从整体创业活动率来看,35岁以下的青年创业活动还不够活跃,高达91.6%的青年从未尝试过创业。
对策:建一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针对这五大障碍,徐枫在发言中提出了五大对策和建议。“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她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优秀创业者、创业专家等设计、推行一套侧重于操作性、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理论、操作方法、成功案例、创业政策法规等。同时,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确保创业教育培训的质量。并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吸纳或建立更高质量的创业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为创业青年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阶段培训和实习。
此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应为青年创业提供更为有效的投融资支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为创业青年提供多功能、高质量的中介服务。建立有力、长效的青年创业政策协调机制等对策也都可对青年创业起到助推作用。
最后,她指出,要支持共青团大力建设青年创业服务平台。她表示,团市委正在努力建设上海青年创业服务平台,为青年创业提供一门式、全天候、个性化服务。
五大对策
一、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应为青年创业提供更有效的投融资支撑。
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为创业青年提供多功能、高质量的中介服务。
四、建立有力、长效的青年创业政策协调机制。
五、支持共青团大力建设青年创业服务平台。
建言
来自高校的委员:
不要一味追求青年创业成功率 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梁鸿认为,青年创业当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业氛围。梁鸿委员认为,现在社会对青年创业的支持还比较薄弱,缺乏“包容失败、鼓励冒险”的精神。有关部门在对青年创业制订政策时追求成功率,并以此为检验标准,这样的政策理念容易让青年创业时主观地“挑挑拣拣”,反而不利于青年创业的发展。其实看对青年创业支持是否成功,不是看创业成功数是多少,而是要看注册创业数是多少,是否有人愿意创业。
在社会家庭方面,还存在着“以成败论英雄”的偏见,人们经常用“不知天高地厚”等观念来看待那些创业失败的人。创业本来就是高风险的事业,再加上巨大的社会压力,往往会导致有创业激情的青年退缩。特别是那些有创业志向的人,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创业会更加艰难。
市政协委员、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委书记武克敏则认为:“大学里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就业的竞争力,也要有创业的能力。”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因为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是帮助学生在社会上争一个职位,而具有创业能力的学生毕业后创业能为社会提供岗位,甚至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来自民企的委员:
首先要分析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众多来自民营企业的政协委员们为创业青年道出了相同的心声:毅力、持恒、专一等品质最重要,情商比知识更重要。
政协委员、中发集团董事长陈邓华分析说:“在大学里首先要对自己进行规划,分析一下自己是否适合创业。一旦确立创业的目标,就不能动摇,一定要持恒、专一,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相结合。”他提议,“创业中最好找到和自己优势互补的合作单位或者个人,或者一个平台,这样对自己的发展都有积极促进。”
政协委员、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桂生博士分析说:“创业这些多年来,我感觉,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是目标远大、宽容合作、坚持不懈。”政协委员、上海腾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沈文达说,“我当初创业时,自有资金只有2万元,穷得连中饭钱都没有,可是我没有放弃。我觉得创业最重要的是坚强毅力、公司品牌、个人诚信。”政协委员、上海冠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关松表示,“创业的人需要具备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当然,创业成功还需要一定的个人悟性,同时也需要天时地利的机遇,以及有凝聚力的团队和人才队伍。”
声音
应从中、小学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当自主创业者同样光荣”的思想,一要改变自主创业者在社会地位上低人一等的思想,要扫除唯有“学而优则仕”,当白领、银领、金领才高人一等的理念。二要改变自主创业是因找工作时找不到一个理想单位,是能力差的无奈之举的思想。
——农工党上海市委向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递交提案:《学校教育应把自主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作为系统教育的建议》
要培育出一大批愿当自主创业者的群体,根本在于思想理念上要有突破。上海大学毕业生对自主创业勇气的缺失,除了政府有关政策不够完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大,社会相关环节不十分配套,学校教育没有把自主创业精神的培育和自主创业技能的培养作为系统教育来抓是一个重要原因。
——市政协委员金如颖
香港是个移民城市,各种各样的外来人员在创业中的经验多为大学生借鉴,上海也同样是个海纳百川的大都市,大学生可以转变就业观念,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继续学习的能力。
——香港委员李行伟
为了扶持青年创业,政府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除对其创业知识的指导,更主要的作用是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不能一听到青年创业就只是大力扶持,可行性强才拨款,可行性不强的,应该立即叫停。
对于可行性的创业方案,政府应该鼓励“曲线创业”模式,不要急于“开张”,毕业后可以先就业再创业。方法可以是将有志创业的青年推荐到对口的企业工作,“边当水手,边学做船长”。通过就业,可以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掌握企业运作的一些基本规律,这同时也是一个原始的资金积累过程。
——市人大代表汪美萍 (记者 朱文娟 记者 何楣 王原 王婧 陈轶珺) (来源:上海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