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环球》杂志 > 精彩报道

海峡两岸,从包机到直航有多远?





  发端于5年前的春节包机,无疑是两岸恢复交流20年中最具轰动效应的事件之一。这5年间,人们对春节包机经历了从热烈欢呼到平静平淡的过程。面对两岸客运包机常态化迟迟不能突破的状况,人们对待这样一种节日性的包机安排表现出另一种“常态化”的态度,其中包含着对众望所归的两岸直航裹足难行的无奈。

  海峡两岸,从包机到直航有多远?

  《环球》杂志记者/陈键兴

  2月1日,新任的台湾地区第七届“立法委员”将展开首个会期。

同一天,2008年两岸春节包机将起飞,海南航空将执行首航任务。农历新年前后的15天里,两岸共12家航空公司将有93个往返航班飞越海峡。

  2008年是两岸春节包机五周年,人们似乎不再像2003年、2005年、2006年那么关切春节包机,尤其是台湾的媒体、民众和航空公司都不似当年的兴奋——报道寥寥,不过是些服务性的消息;台胞反应平静,虽然包机仍是“一票难求”;而航商更是“销声匿迹”,不再搞什么发布会。

  5年曲折路

  2003年1月26日上午,海峡两岸以及海外的众多媒体都将目光聚焦到了上海浦东机场。《环球》杂志记者熟识的一位同行在后来发出的新闻稿中这样记录:“晨雾轻笼,机场上空传送着令人激动的讯号:‘上海进近!我是华航585,高度5100米!’‘上海进近!早晨好!请下降至2700米,进35号跑道!’上午8时52分,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一架波音747-400型客机冲破冬雾与阴霾,平稳降落在浦东机场。”

  那是一个已被写入历史的瞬间。辗转了约5个小时,台湾“中华航空公司”CI 585班机由台北飞抵上海,成为1949年以来首架降落在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客机。

  很多人或许已经忘记,2003年的这次“破冰”包机,并不叫“两岸春节包机”,而是“台商春节包机”。

  2002年10月,台湾地区“立法委员”、中国台商协会理事长蒋孝严提出在2003年春节期间采取“直航包机”的方式方便在大陆投资的台商返乡过年。此建议获得岛内各界的广泛响应,得到台湾百余位“立委”的联署支持。

  大陆方面立即做出积极回应。国台办主任陈云林表示,在大陆台商及其家属希望在春节期间包机直航,返乡过年,是合情合理的要求,也是一件完全可以办到的事情。国台办及大陆民航有关方面还表示,希望本着平等互利和“直接双向、互惠互利”的原则,使大陆航空公司的飞机能参与包机运输。

  然而,大陆方面的诚意和善意却遭到了台湾当局的拒绝,台湾当局通过的“大陆台商春节返乡专案”规定,只允许台湾民航业者申请在春节期间以包机方式运载大陆台商回乡过年;包机的出发航点限于台北桃园机场或高雄机场,抵达机场只能是上海浦东机场或虹桥机场;包机来回都需在香港、澳门中途降落;乘客只能是大陆台商及眷属。因此,2003年的“台商春节包机”就被台湾当局改成了单向的“包机曲航”。

  但是,从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着想,大陆方面还是以积极态度促成此事,作为个案处理,特事特办,最终促成了这次历史性的“两岸飞行”。

  2003年的首次两岸客运包机受到全球高度关注,被普遍视为两岸关系史上具有指标性意义的一件大事。台湾华航班机的机长张以松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一次完美的飞行”;当时上海台资企业协会会长叶惠德乘坐首航包机返台,登上包机前说了一句“多少人等直航等白了头,岛内为直航预备的飞机都长满了锈”,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台湾华航时任董事长李云宁则表示,今天的包机虽然不赚钱,但希望有助于两岸直航。当被问及希望何时直航,他的回答是“最好明天”。

  2004年,由于台湾当局仍然继续坚持不合理的“单向单程”主张,两岸春节包机未能实施。

  2005年1月29日,上午9时28分,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的南方航空CZ 3097航班,搭载着242名台商及眷属由广州飞抵台北桃园机场。这同样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行,这是大陆民航客机半个多世纪来首度飞抵台湾。媒体这样评论:“短短的83分钟,飞越了56年的时空”。

  这次的包机被定位为“两岸春节包机”,在广大台商、岛内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和大陆方面的务实推动下成功实施,两岸航空公司共同参与、双方对飞、双向载客;包机不必降落港澳;大陆航点除上海外,增加了北京、广州两个航点。因此收到了热烈反响,媒体热烈报道,广大台胞兴奋地给予好评,两岸航空业者也积极参与。记者在那一天的文章里写道:“这一天,无疑将铭刻在两岸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

  但是,台湾当局仍不放弃对包机事宜的限制性思维:要求航机须绕经香港飞行情报区,使得春节包机仍是“曲航”而非直航;将搭载对象限定于台商及其眷属。记者当年曾采访的几位在北京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用了一个词表达自己的感受——“受伤”,因为台湾当局对包机乘客的限制,他们没有“资格”乘坐包机回台过年。

  2005年11月,海峡两岸航空运输交流委员会与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就2006年两岸春节包机事宜达成共识。与上两次相比,2006年两岸春节包机的主要突破包括:搭乘对象由台商及其眷属扩大至其他持合法有效证件往返两岸的台湾居民;大陆航点在原有的北京、上海、广州的基础上,新增了厦门。

  时至2007年、2008年,两岸春节包机已没有更多的进一步突破。从2003年以来,大陆方面和广大台胞一再呼吁,为广大台胞的切身利益考虑,台湾当局应进一步放宽和消除限制,尽快实现包机的节日化、常态化,进而推动两岸空中直航。但人们寄托在两岸春节包机上的期许,却至今未能实现。

  两种无奈情绪

  早在2003年的“台商春节包机”成功首航次日,《中国时报》就在一篇文章中说,“既然是包机,为何不直飞浦东机场”,“直航没有必要遮遮掩掩绕圈子,一切应以台商利益为考量”。该报社论更明确提到,直航是调整台湾经济体质的作为之一,“台商春节包机”应成为两岸关系迈入新境界的敲门砖。

  2005年,海峡两岸民航业者就当年的两岸春节包机业务安排达成共识后,台湾舆论及各航空公司、岛内工商业者都普遍对此表示欢迎。《联合报》发表社论指出,春节包机不仅事关数十万台商的返乡交通权益,在两岸交流当中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台湾当局在处理两岸事务时勿再以“意识形态”挂帅,否则将会使台湾的路越走越窄。

  记者从2003年开始跟踪采访两岸包机。其间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记者所接触的台湾同行在谈到包机时所表达出的态度多是:也没有什么突破,还有什么可报的?接受记者采访的台湾民航业者给的回答多是:一切和过去历次包机一样,我们的态度就是保证航行圆满,希望能早点常态化;而在机场遇到的台胞则多留下这样的话:希望不只是节日才有包机。

  这些回答中包含着两种无奈:一是各种各样的台胞的无奈;一是希望打开更大市场而迟迟未果的台湾航空业者的无奈。

  5年来的两岸春节包机,事实上还只是在规定时间内的飞航业务,航班总数也仍是有限,相比每年超过数百万人次往返两岸的数量,两岸客运包机运量仍然是湖之一瓢,因此每年包机都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航点少,也是两岸客运包机受限的一大问题。2007年3月,大陆方面在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宣布增加多个大陆航点。此举是大陆方面在目前台湾当局无意全面实现两岸直航的情况下,考虑到除北京、上海、广州、厦门以外许多在其他地区的台商的切身利益而提出的善意举措,但至今未得到台湾当局的回应。那些台商及其眷属即便订上了包机回台的机票,也需要辗转到四大航点,难免舟车劳顿,其间无奈不为人知。

  再说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虽然2006年台湾当局允许他们乘坐包机回台过年,但定期性的两岸包机事实上很难照顾到他们的利益。因为春节包机的日程往往都在他们放寒假一段时间以后,而暑期也没有包机。

  同时,民航业者尤其是台湾的航空公司也有着另一种无奈。

  长荣航空在北京的联络机构早已准备了数百平米的办公场所,但近期记者前往采访时却冷冷清清。作为一个有实力的航商,长荣早已看好这片市场,也希望为往返两岸的同胞提供更多服务,却卡在台湾当局对包机常态化的限制上,只能卡位以待。

  事实上,早在2003年,台湾的航空公司都已抱持热烈的期许。那时,台湾6家航空公司所定机票价位均在3700元左右,而平时澳门航空公司卖的机票价格在4000至4200元之间,依当时台湾当局规定包机只能单向载客,且必须经停港澳,台湾航空公司的确不是为了“挖”春运的“第一桶金”而来。

  台湾远东航空公司驻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关思屏先生说:“包机不等于直航,却给了岛内航空业者对未来极大的想像空间。如果按照业者的初衷实现直航包机的话,是不可能亏本的。”

  目前每年约有超过400万人次往返于海峡两岸,即使以每人平均2000元的机票价格计算,海峡两岸一旦直航,仅客运就有60亿元以上的大市场。

  关思屏先生2003年曾坦言:“我们这次参与春节包机飞行也算是投资。这次如果没有参与,就怕将来失去直航时的机会和市场。”5年过去,直航还没等来。

  期待再度升温

  2008年1月,台湾地区“立委”选举揭晓,隔日台股交易指数开高大涨200余点,被岛内投资界专业人士解读为“两岸直航可能性升高而引爆资金行情”。

  就在2008年两岸春节包机似乎并不被热烈报道的时候,台湾证券市场的行情表现出了一种态度,一扫之前一段时间的低迷状态。有证券投资业者就指出,两岸若开放,资本市场的反应定将更加热烈,首要即是航运类股。

  台湾《经济日报》则提出,有关民生的法案,国民党更应率先启动自行提案,促其早日实施,尤其是多数人所期待的“松绑”两岸经贸政策和放宽对大陆投资上限,最优先的应是改变原有对“三通”、直航的“原则禁止、例外开放”的策略,代之以“原则开放、例外禁止”。

  1月中旬以来,看似2008年两岸春节包机并没有被媒体过多报道,但是随着岛内政局的变化,人们又升腾起新的期待。

  沪上台商的直航期待

  《环球》杂志记者/潘清

  过去10多年中,连接国际市场和大陆广阔腹地的上海及周边城市,逐渐成为台商和台资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作为沪上知名台商,台湾连锁加盟促进协会理事长王国安一直关注着台商包机。但出人意料的是,2003年台商包机成功首航至今的5年中,他从来没有搭乘过包机。

  “包机当然很好啦,既节省时间,又减少了转机的麻烦,”王国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年中,两岸包机逐步实现双向、多点和不经停第三地,更从春节扩展至清明、端午和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确实为台胞来往海峡两岸提供了许多方便。

  但在王国安看来,对于像他这样经常需要为业务往返于两岸之间的台商来说,包机还是有许多的不便。

  “因为生意的关系,我返回台湾常常需要拜访客户、处理业务,无法事先确定返程的时间,而搭乘包机需要预订往返的航班,所以我只能选择由香港或澳门转机,”王国安说,“来大陆多年,差不多在两岸之间飞行了250次,以每次多花5小时计算,相当于在旅途上浪费了1000多个小时”。

  独自在上海打拼多年后,王国安去年暑期把太太和孩子从台湾接来上海定居,成了名副其实的“新上海人”。

  “如果两岸能早一点实现直航,我可以经常回台湾,太太和孩子就不用过来了,”王国安说,他希望包机能尽快实现“常态化”,而两岸直航,则是他最迫切的期待之一。

  无独有偶,有着“台湾水果大王”之称的上海吉谷商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林志鸿,在上海打拼多年也从来没有搭乘过两岸包机。

  “现在的包机都是节日化的,而春节和中秋这样的节日,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正是旺季,根本没办法离开上海,”林志鸿说。节日里因为工作繁忙无法返台,平日里往返两岸却无法享受包机带来的便利,林志鸿说他和许多台商朋友都有同样的困扰。

  “如果周末包机能够尽早实现,如果包机能不再需要绕飞香港或澳门,那对于我们这些大陆台商来说实在是一件幸事,”林志鸿说。

  事实上,过去几年来,搭乘两岸包机的大多是台属以及利用假期来大陆观光、探亲的台胞,台商的比例并不高。对于两岸包机,这些在大陆投资、工作、定居的台商与王国安、林志鸿一样既爱又怨,也一样有着更多的期待。

  两岸“三通”,

  是所有台商的心声

  ——专访香港台湾工商协会会长江素惠

  《环球》杂志驻香港记者/张立

  《环球》:如果不仅仅是重大节假日包机,而是包机常态化乃至两岸“三通”,会对台商到大陆投资产生怎样的影响?

  江素惠:实现包机,乃至“三通”,是增强台商竞争力、为台商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举措。现在大陆发展迅速,世界各国都想进入大陆,台商要想在大陆进一步发展的话,怎样取得竞争的优势、减少经济成本,都是每一个台商必须考虑的最大问题。

  如果实现了“三通”,台商到大陆就更没有顾虑了,可以随时来去,节省了时间,降低了经济成本,家庭方面也不会产生一些问题

  《环球》:陈水扁下台后,两岸“三通”会呈现怎样的图景?马英九和谢长廷在这方面的政策构想有什么不同?

  江素惠:马英九一直讲他希望推进两岸“三通”,这一讲话起码有过去国共论坛构建的基础,同时在“立法院”中蓝营占绝大多数,相关法案很容易通过。

  现在台湾股市,国民党“立法院”大胜后,“三通”概念股一路攀升,大家都看好“三通”对台湾经济具有的巨大动力。

  到现在为止,谢长廷还是只提包机,还没有提到“三通”。谢长廷上台的话,可能只会慢慢地将包机常态化,不会像马英九那样开大力地去推动。

  《环球》:目前台商对马英九、谢长廷的态度是怎样的?

  江素惠:台商都希望台湾经济好,希望不那么辛苦,相关政策能够“松绑”,在这些方面,民进党的主张完全不能符合他们的理想。台商期待下一届执政当局的大陆政策更加开放,改善两岸关系,在政策上对投资大陆“松绑”,并希望实现两岸“三通”。

  台商中七八成是支持国民党的,但一些台商属于深绿板块,不受任何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台湾主体意识”、“台湾本土意识”主导之下,是很难动摇他们的观念的。

  《环球》:截至目前,香港一直作为大陆和台湾的中转站,如果两岸“三通”了,会对香港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

  江素惠:两岸经香港转口贸易近年来不断增长,现在两岸经过香港的转口贸易大约每年800亿美金,香港在两岸经贸之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两岸贸易中转的重要据点。如果实现两岸“三通”,香港这一功能将弱化,对香港经济也稍有影响。随着两岸“三通”提上日程,香港也要面对这样的转变,如何找到一个在两岸之间的新定位。

  实际上,香港不仅在经济上,在政治上也能发挥两岸沟通的桥梁,这方面今后更应加强,在香港实施的“一国两制”是对台的典范,未来香港在两岸互动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不会消失,相反会得以提升。

  《环球》:在香港的台商如何看待两岸“三通”议题?

  江素惠:两岸“三通”对在香港的台商倒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台商在香港主要是金融投资,但大家都看好大陆市场、“三通”之后台湾经济的发展以及两岸经贸的互动,因此在香港的台商对实现两岸“三通”是乐观其成的。

(责任编辑:王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