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分离”孩子易患情绪障碍症
放寒假了,武昌11岁的男孩磊磊仍在治病。磊磊得的是“心”病,医生诊断:长期与父母隔离,缺失亲情关爱,他因内心缺乏安全感导致产生严重的情绪障碍。
7岁入学后,磊磊的父母因工作调动去了上海,每年只有过年才会回武汉。
磊磊的生活起居一直由奶奶照顾。每次学校开家长会都是奶奶去参加。一次,同学开玩笑说他是孤儿,委屈的磊磊回家后一个人闷着哭。渐渐的,奶奶发现原本活泼的磊磊变得沉默不语,常一个人发呆,和别的小朋友玩不到一起,胆子也越来越小。
磊磊的接诊医生、武大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心理专家白雪光昨介绍,两个月前,磊磊在奶奶的带领下初次来就诊。当时,磊磊出现幻听症状,总觉得同学在背后议论他,说什么也不肯去上学。白雪光教授诊断磊磊患有严重的情绪障碍症,这是由于长期与父母隔离,缺失亲情关爱,内心缺乏安全感所导致的。
“没想到儿子会变成这样。”上周四,磊磊的妈妈陪他到医院复诊时对医生说,作为母亲,她感到很内疚,只想着拼命给儿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常常连坐下来给孩子讲个故事的时间也没有。
如今,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的家庭并不少见。据一项研究报告表明,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与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相比,易出现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自卑心理、逆反心理。
白雪光教授说,因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或学习而被寄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亲戚朋友或老师监护、代养的孩子,可以称为“情感孤儿”。她平均每月接诊10多例因父母疏于照顾导致孩子产生情绪障碍的病例。
别让亲情成为奢侈品
“磊磊的案例让我感到很心酸。”武大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心理专家白雪光昨日回忆称,初次见到磊磊时,他一言不发,也不抬头看人,只是拉着奶奶的手,目光中流露出一丝忧郁和冷漠。
当问到“想不想爸爸妈妈”时,他才点点头,小声地回答“想”。见过几次面后,磊磊告诉她,别的同学都有父母陪伴,可他没有,奶奶去参加家长会,同学开玩笑说他是孤儿,为此他哭了好几天,从那以后,他就觉得自己是个被爸妈抛弃的孩子。
磊磊的奶奶告诉白雪光,孩子平时在家能吃能喝,很正常,如果不是孩子出现幻听症状,行为有些异常,她绝不会想到带孩子来看心理门诊,更不相信孩子会有心理问题。
白雪光介绍,长期和父母分离,磊磊极度缺乏父母的关爱,同学的一句玩笑话是引爆孩子情绪的导火线。
白雪光称,两个月来,磊磊来过医院三次。前两次都是奶奶带来的,直到第三次,母亲才从上海赶回武汉。“这次有母亲的陪同,磊磊的症状明显好转”,白雪光说,“孩子话比以前多了,也开朗了。”
看到眼前的儿子,磊磊妈告诉白雪光,自己很后悔。如今,这位妈妈已辞去上海的工作,专门在家陪孩子做治疗,希望儿子能尽快恢复。
白雪光表示,从事心理医疗工作30多年,如今像磊磊这样因缺失父母关爱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与日俱增,她平均每月接诊10多例。这种“情感孤儿”大多内向、孤僻、敏感,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情绪障碍,患精神疾病。她说,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偏重于物质,回家无心和儿女交谈,感情交流十分稀少。“由于教育方法不当,一些家长甚至成为孩子心理疾病的直接制造者。”
“别让亲情教育成为一种奢侈品。”白雪光说,如今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家长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一些父母长期将孩子交给他人代养,而自己陪孩子的时间显得愈来愈“珍贵”。孩子对父母的亲情渴望甚至成为一种奢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爱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白雪光建议,家长即使工作再忙,也要留点时间给孩子。父母每日要给孩子一句赞美和鼓励的话;除物质支持外,家长更要给孩子一些精神支持;和孩子建立一种伙伴、朋友关系,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据《武汉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