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岁末,韩国文坛泰斗高银应邀访华。高银是韩国当代文坛最著名的诗人,被认为是韩国最有实力冲击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素以激情豪放闻名,对酒当歌,激扬文字。如今虽已年逾古稀,却活力不减,在世界许多诗歌会上都能看到他动情朗诵的身影。
高银常游走于世界各地,大量作品被翻译成中、日、英、法、西、德、意等多国文字出版。他不仅有自己的个人网站,而且还是全英文的界面,这在韩国本土作家中并不多见。在韩国驻华文化院,记者见到高银。
问:您来到中国有什么感受? 答:我来到中国就变成了一个少年,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感受到大地的喜悦。中韩之间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来中国的感觉不是去远方,而是像来到邻近的村庄一样。我很喜欢中国诗人李白和李贺,我的绰号也是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从韩国来到了黄河的故乡,就像到邻家喝一杯酒。
问:有报道说您很有实力冲击诺贝尔文学奖,您怎么看这件事? 答:我生活在东方,诺贝尔奖项是西方授予的,我不太了解西方具体情况。欧洲每年有很多媒体报道一些诺贝尔奖猜测提名的情况,也包括了我,我也仅仅了解这些。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曾经出现了泰戈尔这样的诗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获奖的确给当时的印度带来了巨大勇气。朝鲜半岛目前还是南北分裂的现实,这是我们民族的苦痛。在这样的时候如果诗人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将是很有意义的。但与文学奖相比,南北双方距离拉近、实现和平更为重要。我们首先致力于追求的应该是和平奖,因此2000年金大中前总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候,我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对于和平奖项降临韩国表示了衷心的祝贺。
问:您的个人经历很独特,这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答:我经历过战争年代,读中学时战争爆发了,学习中断后就再也没接受过传统的学校教育。那时到处是战场,不仅周围的现实世界沦为废墟,人们的内心世界也是一片荒芜。我躲进深山,过了10多年僧侣生活,后来又还俗。这段修禅经历使我对人生有一些思考,这些都反映在后来的作品中。
问:您如何看待中国文学和中韩文学交流情况? 答:中国文学是数千年的经典,这不仅是中国的经典,也是世界的经典。但是在某些地方,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仅成为一些学者研究的东西。我认为文化的连绵性是中国文化最强的生命力,像长江、黄河一样连绵不断。《诗经》也好,《楚辞》也罢,在今天的现代社会里,我们都应该能读懂。今后如何创造性地继承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之继续发扬光大是我们当前的课题。
韩国读者对于中国的文学作品还是比较熟悉的。不仅古代的文学经典,现当代的很多作品也都在韩国翻译出版了。特别是最近两年韩国掀起一个翻译出版中国文学作品的高潮。韩中文学交流前些年是荒芜期,交流不多。但现在韩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相遇了。当一种文化遇上了另一种文化,可能就会撞出火花。我觉得这是韩中文学相遇的开始。
问:近年来诗歌似乎慢慢地被边缘化了,诗人在某些人眼中似乎也成了“另类”。您如何看诗歌的未来发展? 答:诗人是懂爱的人,所以常常会吟诵出爱的诗篇;诗人也是悲哀的人,所以常常会痛苦。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的时代持续了数千年,现在如果死去的话也没什么。这也是一个重要阶段,并不是悲哀的时间。诗是人类表达感情不灭的形式,经过一个休眠期后,也许一个新的诗的时代还会来临。
采访结束时,记者提出希望高银为中国的读者题词。这位韩国“李白”慨然应允,不假思索地挥笔写下:为了黄河的悠远诗篇干杯!(王莉)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