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靖瑄)“你只要好好读书,别的什么都不用想。”1月27日,看了本报报道后一直想资助阮宝龙的张先生和妻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小老乡。两家人一开口,浓浓的乡音便使得他们亲近了许多,“咱都是锦州人呢。
”
张先生告诉小宝龙,自己小时候家里的条件更艰苦,就是因为没有放弃学业,如今才过上了好日子。宝龙家的房东奶奶插话道:“这个孩子孝顺,为了让他妈妈治眼病,自己连补课的300元钱都舍不得花。”“那可不行!”张先生立即拿出2000元钱递给宝龙:“这钱你先拿着,课该补还得补,尤其是你的英语基础差,这个寒假不能荒废了。”同时,他又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宝龙的父亲,说:“大哥,以后咱们还得常联系,就为了这孩子能学习好。”
读者边女士在一星期前,曾托付记者将2000元钱交给宝龙和鹏轩。此次,当记者将1000元递给宝龙父亲时,这个近40岁的汉子一下子就哭了:“这么些好心人,咱们也不知道人家是谁啊……怎么报答……儿子,你得好好学习呀!”
记者刚刚离开宝龙的家,边女士再次打来电话,说:“我的一个朋友也看到了沈阳日报的报道,他给孩子们买了一些礼物送到报社了,拜托你们带给孩子。”于是,记者的办公桌上又多了两件红色的新衣裳,那是给佟丽和宋佳过年穿的;许多营养品则是给邓珊、邓涛姐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