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可实习记者于丽爽 昨天是“五九”第三天。俗话说:五九六九抬头看柳。看什么?最先萌发嫩叶的柳条开始泛出淡淡的黄绿色,河边的晨岚暮霭中,晃动的柳枝宛若轻烟。可昨天的北京的最高气温只有摄氏零下0.7度,延续“三九四九”以来的低气温,瑟瑟寒风让柳条儿透不出半点春消息。
严冬不只让柳树继续“冬眠”。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市民们穿着厚厚的冬衣,在大街上急匆匆地穿行,相遇问候时,嘴边飘着白色的雾气。今天过小年(农历腊月廿三),昨天不少人在阵阵北风中采购年货,做过节的准备;“三九四九冰上走”,爱滑冰的年轻人得意起来,在什刹海、玉渊潭冰面上放飞激情。
低温使北京有了冬天的味道,天寒好个冬。
这个冬天开始很温暖
“从去年12月份到现在为止,冬天过去了一大半,总体趋势算是先热后冷。”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张青说。一般冬季的定义是从12月份到来年的2月份,气候学给的定义是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不超过10摄氏度才算冬天。
去年12月以来,由于北方强冷空气“爽约”,同时缺少暖湿气流活动,北京城内外风小雪稀,一片暖意。按照北京气候中心整理的数据显示,整个12月份的平均气温达到了零下0.6摄氏度,而常年(30年)平均值为零下2.2摄氏度,高了1.6摄氏度。
近些年,北京元旦前后的气温都比较低,“一九二九不出手”说得就是这一情况。可今年不一样,“一九二九”京城鲜见戴手套上街的行人。1月上旬,由于冷空气的姗姗来迟,同时大风降温天气较少,所以气温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从数据上看,1月上旬平均气温达到零下2摄氏度,而常年平均值为零下4.4摄氏度,整体偏高2.4摄氏度。“所以从12月进入1月,大伙儿都感觉挺暖和。”
“冷在三九”这句老话说着了
在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的大办公厅内,张青告诉记者,进入“三九(1月9日至1月17日)”以来,北京1月中旬的平均气温是零下5.7摄氏度,比常年(30年)日平均气温值零下4.9摄氏度低0.8摄氏度,在近十来年中,这是少见的。
1月中旬,逐渐增强的北风露出了寒冬锋利的牙齿,1月17日,北京迎来了2008年第一场雪。大范围的降雪降温迅速赶走了暖空气,1月中旬平均气温降到零下5.7摄氏度,较常年平均值零下4.9摄氏度还低了0.8摄氏度,较1月上旬平均值一下子拉低了3.7摄氏度。下旬因为还没有结束,平均值没有得出,但张青判断应该和中旬相差不大。
张青分析,进入“三九”后普遍感觉温度降得快,直接原因是北方冷空气捣蛋。前热是因为冷空气太老实,活动太少,又没有降雨雪,所以不冷。后冷则因为大风和降雨雪天气发生,同时不断有冷空气南下,所以温度低了。“从现在来看,今年冬天不能说是暖冬。”持续低温不仅给爱好冰雪运动的人带来欢乐,对杀灭农田里越冬的害虫也很有帮助。
持续十几年的暖冬可能在这个冬天戛然而止。
北风能降温也能升温
进入1月下旬,几乎每天都刮北风,昼夜温差大,一直有10摄氏度左右的差值,日平均温度却逐渐稳定,23日日平均气温值达到最低值零下6.6摄氏度后,气温逐渐小幅度回升。按照一般的认识,北风吹来透体寒,可大伙不太清楚的是,北风除了降温,也能升温。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廖晓农为记者解开了这个谜团。她说,因为物理特性,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在冷空气下沉的过程中其实是伴随着增温的效果,但因为冷空气本身的冷属性,所以给地面带来的又是降温,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的冲突,增温和降温同时进行。
“谁强谁弱取决于冷空气的强弱。”廖晓农介绍,如果冷空气较强,降温效果比升温效果更明显,这样温度会明显降低;如果冷空气较弱,降温效果就不如升温效果,温度不降反升,“当然,这个升是相对的,只是很细微的变化,人体很难感觉得到。”
从气象台的数据也能看出来,1月23日后几乎每天都伴随着2至3级偏北风,但气温却是小幅度回升。“所以有时刮刮小风也不一定就表示冷,这几天北京感觉挺暖和,还得感谢这些小风。”
廖晓农同时提醒市民,不能因为气温转热而减少衣物,因为刮风天缺少云层,晚上地表温度因为长波辐射而迅速降低,昼夜温差较大。1月下旬以来昼夜温差将近10摄氏度,市民出行一定得注意防寒防冻。
图为随着天气转冷,京城各大冰场达到开放标准。节假日里各种冰上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图为游客在冰上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