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中国从2008年起开始实施关于节假日的新规定。清明节4月4日是星期五,加上周六周日两天就形成了一个三连休的局面。日本综合研究所〔上海〕投资指导研究员佐佐木清美就此在媒体撰文预测:由于亲朋好友结伴去扫墓的时间将集中在这3天里,而出行的目的地仅限于墓地,因此,预计到时会出现比往年更加混乱的场面。日本《经济学人》周刊22日一期刊发了佐佐木清美的文章,题为《上海的清明节扫墓仍可能上演"狂骚曲"》。资料图片:扫墓人群
之前的法定节假日有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共计10天假期。而规定修改之后,虽然劳动节由原来的3天缩短为1天,但在4月清明节、6月端午节以及9月中秋节却各新增了1天的假期。整体来看,节假日天数比以前多了1天。
中国在春节和国庆节三连休的基础上,通过将连休前后的周六周日提前和拖后,创立出了共计一周时间的黄金周。连休期间,中国上下出现了宛如"民族大移动"一般的景象。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也快速成为人们普通的休闲方式。
然而,旅游场所和购物中心人满为患,交通也变得拥挤不堪。尽管政府出台很多措施,但混乱现象却愈演愈烈。
笔者就曾有过惨痛的经历。有一次想去中国国内旅游,但发现早在正式开始办理手续之前,游客早已展开了机票和宾馆预定的争夺战。尽管我有幸在这场争夺战中胜出,但到达目的地后却发现人山人海,到处是排队的人群。本打算欣赏中国的名胜古迹,却成了"欣赏"中国的游客。机场的服务很差,需要排队等很长时间。人群你拥我挤,本来一个难得的假日,却被整得焦头烂额。
通过将假日小型化、分散化,可以多少缓解一下混乱拥挤的局面,中国政府的这种做法应该受到欢迎。况且新增加的休息日都是中国民俗传统的节日,同时也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日子。在这些休息日里,很多中国人可能不再选择外出旅游,而是转向"内向型"的家庭聚会。
不过,事情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现象。这次的节假日修改也存在令人担心的隐患。上海市政府现在已经开始警惕清明节扫墓时出现人群骤然集中到墓地的局面。
过去,上海市区内部曾存在墓地,但出于美化城市环境的考虑,建国后不久,这些墓地就被迫转移到郊外或邻市。因此,扫墓基本上都要到郊外去。
以往只要清明节不逢周末,由于没有假期,扫墓者就分散在清明节前后的一个月里出行。即便如此,清明节期间要在上海预约出租车或购买临时客车车票也还是比较紧张,新闻节目里也不断有播音员提醒市民避开高峰扫墓。2007年,参与扫墓的上海市民有713万人,车辆达41万辆。
上海市政府为应对即将到来的事态,对日前"冬至扫墓期"的交通和出行人数等情况作了详细统计。只是,冬至扫墓的出行人数只有250万人,约为清明节的三分之一,其数据对制定扫墓高峰对策而言具有多大的参考价值不得而知。
中国政府这次对节假日进行细分和分散,本意是使国民的节假日过得更加轻松。然而,这次节假日调整后却也有可能上演"扫墓狂骚曲"。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