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龙:从金融市长到养老钱“看门人”
俞燕
昨天,位于金融街丰泽园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楼内一片忙碌。同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公告,宣布原天津市长戴相龙出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称“社保基金会”)党组书记、理事长。
社保基金会新掌门
戴相龙的身影从此将出现在丰汇时代大厦,成为老百姓养命钱的新“掌门”。
全国社保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8月,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 其使命是在稳健投资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在前财政部部长项怀诚任职理事长期间,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实现诸多突破,从提高股票基金投资比例,到进行实业投资和境外投资。去年下半年以来,社保基金与几家国际私人股权基金亲密接触,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
对于社保基金来说,当前的一项诉求是谋求境外股权投资,在投资渠道上力求获得更多收益和投资权限,并实现保证五年平均不亏损的风险目标。更重要的是,在养老金支付缺口不断扩大的现状下,社保基金如何扩大资产规模,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截至2006年底,按成本计算,社保基金资产总规模仅2828亿元。目前社保基金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国有股减持、彩票公益金收入、投资收益和股权资产等。而通过国有资产划转社保基金,以建立未来应对社保欠账的战略储备,是重要路径。
“当前的重点,是要切实推动国有股权划拨尽快进入实质性操作。”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此前曾公开表示。有社保基金人士认为,如果国有股划转可以实现,2008年可以使社保基金增加约700亿元的规模。此前有消息称,国有股权划转工作已进入意见汇集阶段。曾于2001年5月颁布实施、2002年6月暂停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有望恢复执行。
金融人脉广泛的戴相龙,能否在其任内,最终推动国有股划转方案的实施,实现中央提出的社保基金五年内达到1万亿元的目标,令人期待。
天津五年“三部曲”
早在五年前,戴相龙的身份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从同在金融街上的人民银行总部,到社保基金办公楼,相距不过千米。五年间,戴相龙的身份几经变化,从央行行长到天津市长,再到社保基金理事长,注定将与这条金融街结下不解之缘。
2002年12月30日,戴相龙被任命为天津市市长。从央行行长的银行家转型为一名地方大员,对于本人以及天津都是一个巨变。天津一位经贸委官员曾对媒体表示,戴相龙在金融界的人脉,将为天津发展带来所需的资金动力。这位有“财神爷”之称的前央行行长,上任伊始为天津“复兴大业”带来“戴氏三部曲”:招商、打造北方金融中心和组建北方海港制造业中心。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被国家纳入“十一五”规划,被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6月发布的《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指出:“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戴相龙对此的理解是,“试验区”意味着更大的可操作空间,创新之路是“市场缺什么、滨海新区就补什么”。这位“金融市长”,给天津的发展烙下了清晰的金融标签。戴相龙曾表示,滨海新区积极推进金融综合配套改革,目标是建立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改革创新基地。
截至2007年,天津全市生产总值已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财政收入1204亿元,年均增长26.2%。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0%以上,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增长1倍以上,基本完成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金融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初具规模:筹备十年的渤海银行终于开业,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挂牌,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天津滨海新区七项外汇管理改革政策,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业务试点首选试点区域,而国内首家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泰达国际金融控股集团也即将挂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