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济南市委政法委书记李家政
加强对“社会人”的管理是完善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至党的十七大,都把“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济南市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的省会,承担着第十一届全运会的承办职责,如何管好城区近百万“社会人”,是建设平安济南、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也是政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切实把“社会人”管理摆上重要议程。2007年初,济南市政法委在部署工作时,即将加强社会管理摆上了重要议程,对全市的社会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据调查,在社会管理尤其在对“社会人”的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少漏洞和断层,如暂住流动人口、闲散青少年、下岗失业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管理比较薄弱,在体制和机制上都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加强社会管理,特别是加强对“社会人”的管理,成为深化平安建设、维护省城稳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该市政法委首先选择暂住人口较多、人员流动较大、社会闲散人员相对聚集的天桥区开展了“社会人”管理试点工作,并按照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的原则和最终实现“人有归属、事有人管”的工作目标,对“社会人”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按人分类、按类定责、按责理事、按事管人”的管理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强化基层,落实责任,努力使“社会人”管理形成新机制。一是深入调查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以办镇为单位,对辖区内所有社会人员、社会组织逐一进行走访,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将“社会人”的各类情况切实摸清摸透。通过调查,将各类社会人群分为一般管理人员和重点管理人员,尤其是对全市社会危害性最大、最容易出现问题的6万多高危人群列管为重点人口,细划分类,进行详细登记,做到数量清、问题清、现实表现清,材料档案规范、基础台帐规范、信息采集规范、管控措施规范、微机录入规范。同时,将辖区内各类社会组织分为一般管理单位、重点管理单位和重点管理场所,将其性质、规模、人数、活动内容等逐一登记造册。二是明确责任主体,做到责任清、措施实。根据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常住人口常规管、暂住人口重点管、重点人口跟踪管的要求,对所有的社会人、单位人、暂住人口落实服务管理主体,由各级综治部门牵头,明确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工商、税务、房管、计生、文化等各主管部门的管理责任,调动了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各类人群纳入了有组织的管理之中。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做到方向准、效率高。对重点人员,进一步将其细分为暂住流动人员、涉法涉诉人员、涉企人员、涉农人员、涉军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邪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经租房户、房屋拆迁户、上访老户等类别,实施重点管理。如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服刑人员、轻微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和有不良记录人员,由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建立升降级制度,根据现实表现,判断其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实行动态管理。去年以来,将745名长期未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重点人口转入视线对象作为一般管理,将351名有现实危害的人员由视线对象升为重点人口,重点进行监控。对全市70万暂住人口,由公安、房管、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建立协作管理机制,实行以房管人、分类施策、综合治理。去年以来,暂住人口违法犯罪率同比下降了46%。通过工作对象管理,先后破获各类案件12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1人。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制度全、有成效。建立了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在县区综治办成立社会管理工作中心,乡镇街道设立社会管理工作办公室,村居建立社会管理工作站,实现了三级联网,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工作平台,强化信息发布、情况反馈、监督检查、动态管理等多项功能,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协作配合。严格实行日报告、周汇总、月分析制度,各工作站每天下午4时将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通过网络报办镇社会管理办公室,各办镇每周向县区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各县(区)每月召开一次全面分析会,通报工作情况,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严格奖惩考核制度,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整体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定期进行量化考评,对组织领导不力、措施不落实、成效不明显的予以通报批评,发生严重问题的予以责任追究,从而促进了各项措施的落实。
三、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真正让“社会人”实现人有归属、事有人管。首先摸清了各类社会人群及相关社会组织的底数。尤其是把全市70万暂住人口纳入常住人口一体化管理,推行了“市民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初步建立了“依托社区、自管自治、优化服务、综合治理”的工作模式。去年以来,全市共搜集不良记录人员信息9.3万条,涉及社会稳定的信息371条,新纳入工作对象管理2.4万人。其次实现了动态实时管理。通过健全完善乡镇街道信息网络平台,使各类人员的变化动态情况及时通过网络传输到各相关部门,也使责任部门将工作部署要求及时传达到基层各有关单位,形成了多方互动、沟通便捷、动态管理的快速反应体系。继续完善全市公共场所治安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将全市1464家场所1万多名从业人员的情况纳入了系统管理,系统覆盖率达95%以上。并通过管理系统报警,自去年以来,先后抓获网上逃犯200余名,其他犯罪分子300余名,进一步弥补了管理漏洞。三是整合了社会资源。原来由各部门分别掌握的数据现在集中体现在社会管理信息系统之中,消除了部门障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整合,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广泛的基础上形成平安建设的整体合力。各地属地管理责任、各职能部门的主管责任更加明确,党政主要领导是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得到了进一步落实。最后实现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2007年以来,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8.1%、到省市集体上访同比下降37.5%,矛盾纠纷总量下降了21.1%。未发生因矛盾纠纷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恶性治安案件和重大刑事案件。2007年底,市统计局对全市群众安全感进行了年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群众安全感为92.8%,九成以上的居民认为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举措得力,尤其是通过开展加强对“社会人”的服务和管理,使平安济南建设进一步向下延伸、向个人延伸,平安建设的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作者为中共济南市委政法委书记)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