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2月2日电 (记者肖思思)地瓜长到了木架上,紫红的蔬菜像中了魔法一样整齐地排列在一面干净的塑料墙上,一棵细细的番茄树干居然结出了繁星般的果实……这不是童话世界,而是记者日前在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的广东省“三下乡”农业科技培训基地看到的景象。
2007年5月,广东省委宣传部将广东省农科院白云示范基地列为“广东省"三下乡"农业科技培训基地”,旨在利用当地已有的科技资源和广东省农科院人才和技术优势,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在科技下乡的过程中,专家们发现,山区农民科学种养知识很缺乏,多数人只懂得传统的土办法,甚至连最基本的种养常识都不知道。
“有的农民发现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就拼命喷农药,结果造成病虫害抗药性发生,对环境也造成污染。”广东省“三下乡”农业科技培训基地主任甄双漆说。
2007年,基地的专家们带着矮化嫁接技术、应急技术等来到了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的黎家塘村,帮农民解决了产果期、病虫害等一系列问题。
“以前经济合作社的同伴们面对这结不出果的荔枝地,彻底失望了,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管。”在一片100亩的荔枝地上,黎家塘村村民刘炳辉十分感慨,“因为有了专家的指导,今年六七月份,我的第一批矮化的桂味荔枝树就可以结果了。”
一年来,广东省农科院组织有关研究所与基地周边的黎家塘村、从化地村等建立合作,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据了解,基地组织老残荔枝高接换种技术培训,已辐射带动周边2000多亩老残荔枝树的改造,使果农得到了实惠。
目前,农科院共有科技推广服务技术人员近200人,常年活跃在农业生产的第一线。这支队伍在专业结构上形成互补,水稻、蔬菜、果树、旱作、茶叶、蚕桑、花卉、土肥、植保、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科技信息等门类的人才齐全,能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需求。
2007年,基地积极举办了系列科技下乡活动:例如,组织2000多人次免费为农民群众发放技术资料和科普资料5万份,赠送或低价销售水稻种子1万多公斤,赠送肥料3.5吨,受益群众近4万人次。
专家现场对农民群众带来的遭受病虫害的水稻、果树、蔬菜等植株认真分析给出办法,有的甚至带回单位检验检测,寻找解决办法。咨询现场上,农民朋友争先恐后地请专家“开处方”。此外,基地还组织农科专家深入农村现场指导、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提供各种信息。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农科院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了80%以上,蔬菜、家禽和其他农产品的新品种推广成效显著,育成的岭南黄鸡推广量约占全国黄鸡市场的6%,全国饲料十强企业中有6家是应用广东省农科院的技术和产品。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