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表示尊卑有序,我国历来时兴“座次学”。这在官场最为突出。就连农民起义的宋江集团,在水泊梁山时,也搞了一个“忠义榜”,给108名好汉依次编上号码,排了座次,宋江由此名正言顺地坐稳了第一把交椅。
流风所及,当前的官场,凡第一把手在排序上必然是1号。
这不仅表现在各种会议名单排序上必然是第1位,就连乘坐的小车牌号,也必然是当地的1号。据说,各地的小车牌号,最小的二三百号以内,多是当地领导干部的座骑牌号,按官阶高低由小向大排列。小牌号车有一定的特权,有些地方的交警一度见小牌号车,也就是领导车,甚至要敬礼致意。这种过于抬高小号车的做法,与社会平等的追求极不和谐,后来被取消了,但是,小号车毕竟仍然是一种身份的显示,车号大小显示着官阶的高低,仍为许多官员所关注,有些官员常常为自已的车牌号过大而耿耿于怀,一些地方对市长该是2号车还是3号车甚至争论不休。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日听到一件事情,令人振奋。一位领导干部调到某地主持工作,开始尚未正式任命,当地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为他临时配的小车,虽然也是小号车,但在小车号中属大的,后来他被正式任命为一把手,按照官场的“座位学”,有关部门要把他的座骑车号改换为1号,他坚决拒绝了。他说,车号不论是1号,还是其他号码,都是一样地乘,有什么必要再调呢?
看来这是一件小事,但它是对“官本位”思想的一次有力冲击,是对尊尊卑有序的官场等级制度的一次有力冲击。官场与社会其它领域一样,需要秩序,有秩序就有先后,因此,并不否定在必要的场合,需要按官阶大小排座次。因为,官员的身份往往与会议活动的内容密切联系着的。但是,官员的职阶,却不宜作为招牌,在日常生活中到处显露。像在车牌上那么层次分明,尊卑有序,招摇过市,就有着等级思想的流毒了。一把手,二把手,以及其他各把手,都是工作上的“把手”,是为工作服务的,离开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就没有如此分大小的必要了。我们社会应当着力弘扬的,是社会的平等,人与人的平等,而不是等级的差别,尊卑的不同。
上海市人民代表柏万青在人代会上,对中小学生在校外佩带“干部标志”提出了质疑。她说,少先队干部在学校佩带干部标志是便于参加学校的管理,而放学后,特别是在一些公共场所,还佩带干部标志,表示自已与一般同学不同的身份,是一种不平等的表现。如今,中小学干部评选中也存在“腐败”现象,对这种炫耀干部身份的情况,需要注意纠正。这位代表的建议,强调的是弘扬平等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而前面提到的一把手,则是以身作则,率先永范,对发扬官场乃至整个社会的平等精神和务实作风,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江曾培 原题:车号何必排座次) (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