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2月4日电 (记者 赵鹏、王丽)2月4日,15时,记者沿着一条宽不过两尺的小路,上山采访一处供电线路抢修现场。小路一边是陡崖,一边就是深达百米的冰涧,望之让人心惊。路又陡又滑,举步艰难。为记者引路的贵州送变电职工马荣笑着说,这两天冰化了些,还好走了呢。
前些天满地满坡都是冰,我们都是手脚并用,爬着上山的。
记者问:“那些施工机械、数千公斤的电缆,都是从这条小路运上去的?”“都是从这里用人扛上去的。有时简直是连滚带爬。”望着这条陡峭几近50度,直上云雾深处的小路,记者不禁对山顶那群正在寒风中忙碌的人肃然起敬。
16时许,山顶的铁塔终于在云雾中隐隐可见。这座海拔1300米的山顶,就是抢修现场。这座铁塔承挂的,是为贵阳市金阳新区十多万人供电的筑凤一回22千伏电路。尽管眼前这座铁塔没有倒,但远方另一个山头的铁塔,却承担不了线路结冰的重负倒下了,两塔间大拇指粗的电缆全部挣断。紧急组成的贵州送变电筑凤一回线路抢险队80多名队员,已经在这里战斗了8天了,预计当天20时,就可修复通电。
山风很大,寒气刺骨,铁塔如同周身披挂银盔银甲的巨人,高高耸立。挂线员胡定河戴着厚厚的棉帽子,顺着结冰的铁塔,手脚并用向高处爬去。在下面指挥的项目经理钟永福说,塔上风更大更冷。记者注意到,另一位正准备上塔的挂线员冯焕田,耳朵都冻成了紫黑色,脚上的胶鞋却是湿透了的。冯焕田说,从山下扛一趟电缆上来,每个人的鞋都是湿透的,每次从塔上下来,烤半天火脚都是僵的。钟永福叹了口气说:“每个人的脸上、耳朵上、脚上、手上都是冻疮。”
吃的呢,每天就是方便面,有时忙起来,连方便面也来不及泡。一脸冻疮的修理工潘忠义说:“水每天就那么一塑料桶,有时就吃冰溜子解渴。”钟永福解释说,每样东西运上来都不易,工程抢得紧,主要人力用于运器材设备了,其他就凑合着。
17时许,山上的雾更浓了,十几米外看不清人模样。钟永福催着我们赶紧下山。“路太险了,千万小心。”钟永福嘱咐。记者问他:“你们要干到几点?”“早呢。今晚必须抢通了,几万户人家等着用电呢。”此时,几十号施工人员,每人一瓶矿泉水,两个冷面包,已经吃起来。这就是他们今天的晚饭,而此时,他们今天已经在寒风里战斗了10个小时了。
记者对这些“新时期最可爱的人”不禁满怀敬意。
20时,钟永福打来电话:“线抢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