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冻雨,寒潮肆虐。
连日来,面对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广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战斗在第一线,冲锋在最前面。抗灾救灾的队伍里,党旗最鲜艳!
情为民所系。在抢修电网的第一线,在冰封雪裹的高速路上,在人声鼎沸的火车站,在受灾的边远山寨,在城市的街道与社区……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
无数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拼尽全力抗雨雪,责任时刻记心间。雨雪中,共产党员的身影,让人们温暖。
——编者
“铁塔除冰,让我上!” 本报记者贺广华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太平墟乡皂田村,220千伏酃湖变电站。
早晨,突击队成员唐明良系好安全带,沿着扶梯向上攀登到30多米的塔顶,举起铁锤,一下下用力敲击铁塔,冰块就像碎玻璃一样散落下来。尔后,他双腿夹紧绝缘子串,改用随身携带的木棒,慢慢往下滑,边滑边敲。
这里海拔800余米,气温零下5摄氏度。“注意安全!累了就歇会。”队友在塔下朝他喊。唐明良摇头说:“千家万户都盼着咱们哪!”
这支自愿报名的突击队一共35人,全部是共产党员。十余天的时间里,他们辗转各地,哪里有险情,就往哪里赶,已经连续作业11天。先后完成1条220千伏线路、2条110千伏、2条35千伏线路的融冰抢修,并对1座500千伏、3座220千伏变电站进行了除冰操作。
唐明良只是湖南电力系统众多普通共产党员的缩影,全省像他一样战斗在除冰一线的党员有4000余名,而像他们这样的党员突击队,就有40多支。
自1月11日雪灾发生后,他们汇集在一起,凝聚在一起,手挽手,心连心,所有的人,为冰雪而牵动,为冰雪所动员。没有临阵退缩,而是勇往直前;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争先恐后。爬雪山斩荆棘,吃咸菜打地铺,用自己的身躯守护在全省近9000公里的受灾电力线路上。
“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关键时候总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湖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李维建说,“在恶劣的施工环境面前,我们的队伍战胜困难的秘诀是:众志成城,党员先行。
1月23日,株洲石峰区内的九郎山上,220千伏桂冶线由于覆冰严重,多座基塔导线相继倒塌或导线断落,导致株洲特大型国企——株洲冶炼厂供电由双电源变成单电源。而一旦停电,该厂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将源源不断地流入湘江,直接威胁着包括长沙、湘潭、株洲等湘江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情况十分紧急!获悉情况后,湖南省省长周强下达了“不惜一切代价抢修”的指示。任务重,责任大。在株洲市武警支队的支持下,电力系统100多名党员主动请战,表示:“铁塔除冰,让我上!”他们奔赴九郎山,经过5天5夜的艰难抢修,使电网终于得以修复。
“羊群走路看头羊。”在持续了20天的抗灾抢险战役中,基层党组织处处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踏冰卧雪,带领电力职工与冰魔搏斗,涌现了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
“考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紧急关头,此时此刻,我入党的心情更为迫切。”这是一份入党申请书的开头。这样的入党申请书,湘潭电力调度所党支部一连收到了4份。
情暖回乡路 本报记者罗艾桦
1月31日晚上10点。广州火车站候车大厅,气氛紧张但秩序良好。连接二楼的六台扶手电梯日夜开动,五颜六色的客流上上下下、川流不息,记者置身其中,仿佛站在一台庞大的高速运转的剑杆织布机前。
一位身着灰色制服、文弱秀气的女客运值班员,手拿一个淡黄色的扩音喇叭,正在一边高喊“前往岳阳方向、郑州方向的旅客请走一楼中门上车”,一边不时殷勤招呼着那些肩挑背扛赶火车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
“对不起,这里不能停,请往候车室走”;“你好,有什么要帮忙的吗?”佃雅群,客运值班员中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她本来搞内勤,春运人手紧,站里便把她还有另外四位党员组成了一支专门担任应急任务的突击队,哪里紧急就往哪里冲,哪里困难就往哪里填。到现在她已经10多天没回家了,每天都连轴转上十五六个小时。
东广场,人声鼎沸。大批武警和公安干警用身体“砌”成的人墙将密集的客流挡在外头,加上高架桥下面的人流,滞留旅客接近20万。刚才,佃雅群就是和突击队的同事抱着一大堆扩音喇叭前来增援。
“雪灾把旅客们折腾得也够苦的,真希望他们能早一点回家过年,和家人团聚!作为客运员,我们干不了什么大事,也帮不了什么大忙,只能热心一点,责任到位一点,让他们回乡的路尽量变得温馨些!”佃雅群说。说话间,“人墙”外面送进了一位昏倒的少女乘客,佃雅群和同事们二话没说,背起她就往医疗室跑。
凌晨,记者刚刚走出车站二楼的客运办公室,旁边通往站台的出口,又见她的背影一闪而过……
心连受灾村 本报记者胡跃平
记者从贵阳出发,5个小时后,赶到30多公里外的惠水县城。两天两夜未合眼的县委书记向忠雄眼里布满血丝,他指着远去的车队说:你看,第三批救灾物资又往摆榜出发了。
摆榜乡是贵州省惠水县最边远的贫困乡,这里海拔1450多米,居住着11600多人,从1月12日起便陷入了冰雪的包裹之中。
“决不能冻死饿死一个人。”县里立即组织民政、交通等部门干部在凝冻着厚厚一层冰的盘山公路上凿冰开道,几乎连爬带滚,艰难地朝20多公里远的摆榜乡挺进,大家肩挑背驮,艰难地将煤球、柴油、米、饲料、药品等物资及时送到望眼欲穿的群众手中。
施秉县马溪乡由于道路被冰雪封闭,部分村寨燃料、饲料短缺,一些猪崽先后冻饿死亡。乡党委书记章文带领全乡干部分为5个抢险小组,向受灾最重地方赶去。在塘头村和茶圆村,交通、供电、通讯全部中断,部分群众粮食告急,事不宜迟,章文与乡长张吉安带着4名村干部,冒雪踩冰,步行26公里,到邻县采购群众生活必需品。他们肩背物品,摸黑连走带爬,忍冻挨饿,来回花了近30个小时。“书记他们来了!”村民们围拢过来,大家见章文一行都变成了“冰人”:头发、衣裤都结了冰,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都匀市地处西南交通要道,320、321国道公路冰冻封闭,每天成千上万过境旅客滞留;28日,滞留车辆数千,滞留人员达5万人之众。
当接到被困旅客的求助和外地伤者滞留荒野的消息,尚处困难中的都匀人不计自困,不畏艰险,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干部在冰天雪地中数小时搜救,疏通道路,救治伤者,给一批又一批滞留旅客免费送姜汤,送热饭,送棉被,送药品,安顿住宿,提供治疗,护送返乡。
抗冰抢险保电 南宣
1月中旬以来出现的长时间、大范围凝冻灾害,对贵州全省、云南东北部、广西北部等地电力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南方电网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面投入到这场抗冰救灾的“战役”中。一个个“党员先锋队”、“党员服务队”、“青年突击队”投入到抗冰抢险救灾工作中。
“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勇当抗冰抢险保电排头兵”……这是一个个共产党员最真实的声音。
贵阳供电局承担着省会城市贵阳及周边15个县市区供电任务,由于倒杆断线点多、面广,多个乡镇停电,各党支部立即行动起来,全局共成立了27支党员突击队。在贵阳南站电气化铁路陷于瘫痪之际,贵阳供电局共产党员突击队马上赶赴事故点,一边清理倒塌铁塔、搬运下山;一边联系电杆厂调运铁塔。
在贵州送变电公司,由于运送抢险物资的车辆不够,他们想方设法,紧急购买了30部工程车。得知公司急需驾驶员后,离退休党支部书记袁国珍组织了5名主动请战、身体健康、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成为这支特殊抢险运输队的一部分。
“南网”一盘棋,党员是面旗。按照南方电网公司党组的安排,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的党员率领广大员工都24小时紧张有序地动了起来。
“党员没一个掉队” 本报记者罗盘
暴雪突降,中原冰封雪裹。2008年1月中下旬以来,河南境内多条高速公路、桥梁封冻。车辆受阻,人员滞留,送往南方的救灾物资无法前行。
信阳地处南北要道。信阳堵塞,危急全局。
风雪中,河南高速信阳分公司共产党员们挺身而出奔赴一线。
雪情就是命令。养护科长何华迅速带领同事储备除雪除冰物资,并对坡道弯道、桥涵路面等重点路段撒融雪剂。1月18日夜,机械操作手王彦军的爱人临产,家人三番五次催他回家,但在雪情面前,他噙住眼泪毅然和工友们跳上除雪车;技术员孟丽原定于1月15日举行婚礼,为了坚守岗位,婚期一推再推……
20天来,河南高速信阳分公司123名党员全部上阵。王彦军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舍小家,顾大局,我必须这样做。”
为了保证高速畅通,公司党支部专门召开了战前动员会,要求以党员为骨干,党员冲锋在前。123名党员全部进入一线,带领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巡查路况,并在危险路段增设警示标志,根据天气对车辆引导疏散。总监理、工程师毕应先,是一位60岁的老党员,身患重感冒,他依然留在监理车上边输液边工作。他说:“这时候,老党员更应该以身作则。”养护工吕景德既要指挥过往车辆通行,又要通过无线电向指挥部通报路况,已经好几天没睡过安稳觉,一阵大风刮来,身单力薄的吕景德不得不抓紧手中的无线电通话器。吕景德嘿嘿地笑着说:“风雪中,我们党员没一个掉队。”
1月30日,河南高速信阳段全面打通。共产党员、养护科长何华目送着一个个来往车辆的离开,手机突然响起,“你出门好多天了,怎么还不回来呀?”原来是儿子打来的电话。听着儿子的问候,他愧疚地说:“路通了,我很快就回家了!”
“黄马甲”在行动 本报记者何聪朱磊
小雪、大雪、暴雪、特大暴雪,肆虐江淮大地;10厘米、15厘米、20厘米,积雪不断增厚,安徽省合肥市的大街小巷一片洁白。
1月26日凌晨2点,滴水成冰,共产党员叶纯英急得心急火燎。因为没车,只能徒步而行,从居住的长丰路到责任路段长江路不到3公里,她整整走了两小时。4点半,叶纯英终于和她的队友们在责任路段上会聚。眼见着成团成团的雪花向下飘落,板车、轿车、客车、公共汽车,一辆辆小心翼翼地滑行在道路上,不时发生着打滑、碰撞……
她风风火火地把100多名清扫人员集中起来,迅速在长江西路上摆开了战场。
在合肥市第一街长江路上,叶纯英和队友们向雪地上均匀地撒上工业盐,待路面积雪开始融化,前面的人用锹铲,后面的人用大扫帚推。雪花落在身上,一会就化成了雪水,雪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湿透了衣服。一天后,她和队友们在全市率先铲出了一条14米宽、4500米长的无雪“样板路”,并迅速在全市推广,推动了合肥扫雪铲冰工作的顺利展开……
“从没见过下这么大的雪,不停地握锹铲雪的手,如今想伸开都非常吃力。”叶纯英告诉记者。穿的是泡水鞋,没睡一个囫囵觉。自26日凌晨开始,叶纯英的身影就从家中“消失”了。身为一队之长,她领着队里200多名环卫工人清桥头、铲马路,连续6天没回家。饿了,就掏出干粮啃一口再接着干。因为忙着扫雪,6天来叶纯英和她的队友们几乎一天只吃一顿饭,早上买的饭团,在兜里一揣就是一整天,等想着吃的时候,早就冻成冰疙瘩了。
“辛苦点不算什么” 本报记者田豆豆
1月29日,湖北武汉。持续近20天的风雪终于暂停呼啸,到处是“哗哗”的铲雪声,即便在偏僻的青山区工人村街星光社区也是如此。“不怕你笑话,我每天干一身汗,可连着十几天没洗澡,实在没工夫。不过,只要居民生活安定,辛苦点不算什么。”社区党委书记许亚琼迎着雪光,微笑着说。
星光社区是正在进行整体拆迁的棚户区,单薄的红砖墙“戴”着厚厚的雪帽子,让人揪心。“最危险的是居民私搭的"坯屋"。”社区卫生主任胡新发说。可住在10平方米“坯屋”的张天慈老人却并不担心:“多亏社区干部帮忙,感谢这些好干部啊!”
从1月12日降雪开始,星光社区就实行了党员每日巡查制,胡新发很快发现张奶奶的屋顶竹篙已腐,必须重点保护。每天一早,社区党员们都会迎着风雪爬上张奶奶的屋顶,小心翼翼用长竹竿等工具把积雪铲下来。29日难得天气放晴,胡新发赶紧给张奶奶家的屋顶换了瓦。“天气预报说三天后还会下雪,不抢时间不行。”为了这个,大家从早上干到中午,午饭也没吃上。
“我最欣慰的是,只要打个电话说要铲雪,社区20多名中青年党员随叫随到。”许亚琼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