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封葑
3000亿GDP意味着什么?在中国,意味着富可敌省。在辽宁,相当于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还多。沈阳,这座已插上腾飞的“翅膀”而又孜孜以求的城市,如今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夯实下一个3000亿的发展根基,其中之一就是航空航天产业。
“提到波音飞机自然会想到美国,说起空中客车就会想到欧盟。就像拥有波音总部而享誉世界的美国林顿镇一样,航空航天产业对于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都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沈阳市经济委员会主任赵世宏告诉记者。
作为中国有着50多年航空制造历史的中国工业重镇,2008年,沈阳第一次将发展航空航天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强国必“翱翔”:
装备之都“攒”足底气
放眼世界,航空航天产业的强盛,历来是强国的一个主要特征。许多人将造“大飞机”作为大国崛起的标志。
在中国装备制造业之都沈阳,“世界飞机,沈阳制造”是早已深入人心的口号,更是推动沈阳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原始动力。
正是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波音、空客、庞巴迪等世界顶级飞机无不或多或少地打上了沈阳制造的印鉴;ARJ21“翔凤”、中国神州系列飞船,也都离不开沈阳企业在关键技术、材料与产品等多方面的支持。
歼击机、支线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空零部件、民用飞机零部件--沈阳已经形成了以沈飞、黎明航发、沈阳航天新光为龙头,20多家各类航空企业为支撑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去年9月,黎明航发更与美国GE航空公司成功签订合作生产发动机的框架协议。这是中国第一个民航飞机发动机对外合作项目,彻底扭转了国内民用飞机发动机一直依靠进口的局面。
都市“破题”路:
从“球童”到“明星”
如果说,进入“3000亿俱乐部”,对于沈阳来说是一个由穷到富的跨越式转变。那么,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沈阳也是从打工、当球童开始起步的。
“先当球童不行吗?但总有一天会和他们平起平坐。况且我们现在比“球童”还要强许多,更像是师徒。”2004年,时任黎明航发副总经理的赵世宏,这位教授级的高级工程师,被城市决策者赋予了历史的发展重任。以国际化的大视角、专业化的超前理念,践行沈阳装备制造“国字号”飞机的蓝色梦想。
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沈阳只选择与最强者合作,直指空客、波音、庞巴迪、巴西这世界民用航空业的“四大贵族”。虽然,如今飞往世界各地的所有波音737、757和空中客车320上都有了沈飞提供的配套产品,但是,最先“情陷”沈阳的,却是加拿大的庞巴迪。
与沈飞有十多年合作关系的庞巴迪,对当今航空市场的需求做出了准确预估,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新一代支线客机的概念。而很快得到加拿大、英国政府支持的庞巴迪,此时也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
默默发展却热情如火的沈阳,给了庞巴迪“意气相投”之感。在合作谈判进程中,庞巴迪的冲8—Q400飞机大部件转包项目的大单,也意外地“主动”落入沈阳囊中。
项目开工仪式上,庞巴迪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布多昂一句:“庞巴迪为与沈阳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而自豪。”更让提前实现了民用飞机制造梦想的沈阳人欣慰无比。
从为世界顶级飞机制造商转包生产;到参与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飞机的研发生产;再到生产自己的通用飞机;最后迈向整机研发生产,造出大型支线、干线飞机……如同建设摩天大厦,沈阳为航空航天产业率先竖起的是一根根支撑发展的擎天巨柱。
敢为天下先:
“蓝天经济”下崛起的航空城
曾为沈阳桃仙机场做发展规划的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院长田保华经常讲:菲律宾苏比克港曾经是个荒滩,就因为美国联邦快递的进入,才使其成为国际化大空港,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使当地GDP迅速超过10亿美元。
现如今,建设空港保税物流区、打造东北枢纽空港的沈阳桃仙机场,也已经快速融入沈阳“蓝天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当中。
以机场为依托,浑河南岸,沈阳航空经济区呼之欲出。这个由中国一航与沈阳市政府、东陵区政府强强联合而建,全国最大的民用航空产业基地,成功吸引国内航空公司“三巨头”之一的南方航空公司落户,投资建设中国最大的空客A320系列飞机维修基地。
在去年“百名院士沈阳行”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的发展理念——“按产品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为计算标准,如果船舶为1,那么小汽车为9,喷气客机为800,而航空发动机高达1400。”迅速得到了沈阳航空经济区决策者们的呼应,确定了民用飞机发动机生产作为其主导产业的核心。
沈阳,这座独有飞机设计研究所、发动机研究所、空气动力研究院中国三大国家级重点航空研究所的工业城市,在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聚集地的“航标”指引下,清楚地意识到:航空航天产业正是装备制造业的第一消费大户。而其独到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工业底蕴,强大的科技队伍,优秀的产业工人……无不昭示着一座航空航天城的必然崛起。
鹰击长空,志存高远。航空航天产业如同给沈阳插上了冲天的翅膀,在未来的国际城市竞争中,博取产业支配地位,“摘”下装备制造业浩瀚星河中最亮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