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姚润丰)“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浑身是病,难以为继”,这是中国很多灌区工程目前的运营状态。水利部部长陈雷近日表示,目前中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
全国有54%的耕地缺少灌溉条件,基本上是“望天收”。
他说,目前中国现有的灌区大多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修建的,很多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不进、排不出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灌区末级渠系工程配套不完善,损毁严重,灌溉面积萎缩,抗灾能力差,用水浪费严重,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原因主要是灌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产权制度与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合理水价机制尚未形成。
据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李代鑫介绍,中国农业生产以灌溉为主,灌区建设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保障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占全国耕地面积46%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75%以上的粮食,90%以上的经济作物。全国433处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8,生产了全国1/4左右的粮食,创造了全国1/3以上的农业生产总值。大中型灌区已成为中国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
陈雷说,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近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文件提出,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将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和小型排涝设施建设纳入补助范围。继续把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了解到,2008年,水利部将完成20至30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任务,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000万亩,着力做好中部地区49座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