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三,江西省鹰潭车站的候车大厅里,因雨雪天气而滞留多日的大批旅客已经散去。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一次铁路返程高峰而建的临时候车区年前就已经完工。
初为人母的鹰潭车站团委书记任洁刚在家休息了两天,明天又要上班了,“这两天终于出太阳了!”电话那头,任洁遮掩不住兴奋,鹰潭车站的客流已经基本正常,可就在几天前,那里还是一派令她心酸不已的景象。
受连日雨雪和凝冻天气影响,南方多条高速公路封闭、机场关闭,交通严重受阻。急于回家过年的旅客纷纷涌向铁路,造成大量旅客滞留。鹰潭车站候车大厅的各个角落里都可以看到焦急、疲惫的面孔。
为安抚旅客情绪,做好服务工作,鹰潭车站活跃着这样一批铁路青年志愿者。从出现旅客滞留开始,他们共向旅客发放馒头2万多个;煮稀饭的大米用了100多斤;有人掏了300元打车,从28.3公里外的余江县赶到站上志愿服务;有人从1月25日起,就再没离开过岗位。
像任洁和她的青年志愿者一样,在这次50年不遇的雪灾中,还有很多铁路青年,在青春集结号吹响后,义无反顾地冲到了抗击暴风雪的第一线。
命令来了,说走就走 为确保铁路运力,广铁集团加开了多辆临客,能抽调的年轻职工,都当起了临时列车员。28岁的广州供电段职工李纲就是其中一员。
“正常情况下,京广两地往返一趟只需3天时间,下车可以休息3天。现在大雪封路,最长一次跑了7天,基本就是连轴转了。”李钢嗓音沙哑,一句话要被咳嗽声打断几次。
经过5天辗转,广州开往北京的L34次列车于2月3日晚抵达广州火车站。李钢休息了一晚,4日清晨7点,又出现在候车大厅,当起了青年志愿者。
广州火车站滞留旅客较多。近日阴雨连绵,天气寒冷,虽然广场上的旅客大多已被疏散到附近场馆休息,候车大厅内仍然拥挤不堪。为此,广铁集团团委启动应急预案,每天安排100名青年志愿者组成服务队,为滞留旅客提供服务。
“不要着急,跟着队伍走!”这是近日来李钢“喊”的最多的一句话。在广州火车站,春运前的任意车票都可以登上同方向的任何一辆列车,这为滞留旅客带来回家的希望,也给候车室内的疏导、指引工作施加了沉重的压力。
“所有旅客的面孔都差不多,急匆匆的样子。”李钢说,一趟列车开出来,所有人都紧张起来,“呼拉”一下围上来,不停地确认车次和检票时间。旅客不停问,志愿者就不停“喊”,从车到站到最后一名乘客上车,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嗓子就没休息过。
“说不想休息是假的,可命令真得下来,照样说走就走。”面对“风雪春运”,这就是广铁青年的选择。
身体很累,但精神状态很好 1月25日凌晨零时45分,贵州铁路局凯里工务段郎洞工区宿舍,酣睡中的张兵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从被窝里拽了起来。
“1699+500里程点出现险情!”巡道工急报。
张兵心里“咯噔”一下,“马上拦停列车!”只要故障铁轨不过车,就不会出现重大险情。
经验老到的工长张兵迅速冷静下来,通知工区的青工准备维修工具,又叫上一名职工,一人抄起一根拿杆,赶赴故障现场,先行确定险情。
贵州山区的夜里,气温只有零下5摄氏度,工区紧挨着小溪,风过水面,裹挟着寒气钻进棉衣里。连日雨雪,地面上结了厚厚一层冰。张兵二人套上防滑用的草鞋,扛着20多公斤重的拿杆,在冰面上跑了20分钟,才赶到两公里外的现场。
连日凝冻天气让铁轨有了裂纹,列车一过,马上出现断裂。天气暖时,“修修补补”还能应急,然而低气温下,钢轨严重“缩水”,两轨间拉开十几毫米距离,所有应急措施都失去了作用,只有换轨。
张兵对断轨做了紧急加固处理,凌晨1时20分,以25公里/时的速度,将被拦下的贵阳开往上海的1903次列车放了行,等待工区增援。
这时,8名青年职工已经从郎洞工区出发,正推着“千把斤”的设备,在冰面上跋涉。“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碰见时间这么长的凝冻天气!”30岁的班长姜明感慨,“最怕过桥。太危险了,一点点把雪敲碎才敢走在上面。”
凌晨4时13分,故障维修完毕。在回宿舍的路上,借着微亮的天色,张兵才看清,几名青工的衣裤上沾满了泥水,脸上手上都是划痕。
2月4日,记者致电张兵,工区值班室的电话里不时传来谈笑声。“身体很累,但我们工区11名职工的精神状态都很好。没有精神,怎么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天放晴了,终于看到希望了 2月4日下午4时50分,记者拨通贵阳供电段团委书记王毅的电话时,他正在组织人员抢修龙里——贵定区间的贯通线。“10点以后再打!”顾不上多说,他挂断了电话。
当晚10时30分,记者再次拨通王毅的电话,他的声音从容了许多,却很疲惫,“断线、断杆,七七八八的故障一大堆,前两天雪太大没法修,趁着今天放晴,赶紧集中处理。”
贵阳供电段是贵州省唯一的供电段,支持着段内4条线路的车站信号用电。贵州多山,铁路供电用线都从山上走线,连日来的凝冻天气,使原本如女子食指般纤细的电线,覆冰后达到碗口般粗细,线路承受不住覆冰的重量,大范围断裂。
1月13日至今,贵阳供电段已出动青工4000多人次,组织抢修200多次。
一天,王毅和他的同事们为抢修电线,又上了山。
故障电杆上覆冰达到5厘米厚,登杆作业的青工先用榔头和起子敲碎覆冰才能将登杆工具挂上去。就这样,敲一圈冰,爬一步杆,平时1分钟就能爬到顶的电杆,现在爬了20多分钟。
在海拔1400多米的贵州高原上,200多米高的小山顶,寒风彻骨。山上没有任何遮蔽,人挂在12米高的电杆上,成了四面八方冻雨、寒风袭击的活靶子。汗水在棉衣里被蒸成了水汽,从衣服里渗出来后一遇冷,就和打在身上雨雪一起,在背上结了冰。
“有个青工在电杆上挂了6个多小时!我要喊人换他,他不干,说爬上爬下太费劲。凌晨4时抢修结束时,人都冻僵了,才被抬下山的。”说起这事,王毅就心疼。可让他心疼的又何止这一件事。
2月4日晚10时45分,已经连续工作了13个小时的王毅还在为第二天的抢修计划作报表,“明天是关键,如果贯通线修理完毕,最后5个小站就能通电了。好在天放晴了,终于看到希望了!”
5日午时,贵阳供电段沪昆线湘黔段内,所有小站已经恢复供电。王毅和同事们能放一个下午的“长假”,洗个舒服澡,睡个安稳觉,第二天早上8时,又要投入紧张的工作。为保铁路运输安全,时刻备战!(本报北京2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