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0日电 针对目前北京土地环境问题日渐突显、严重制约土地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现状,北京市科技、环保、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正联手建立污染土地修复联合攻关基础条件平台,以对其进行污染状况评估和采取必要的修复措施,达到再次开发利用的功能需求。
这是记者从日前在京举行的“2008年北京污染土地修复联合攻关基础条件平台研讨会”上获悉的。
据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主任伍建民介绍,北京土地环境问题目前最突出的包括,老工业区搬迁场地污染,农田土地环境风险及农产品安全问题,垃圾填埋场土地环境问题等,这些场地呈现出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残留时间长等特点。对此,北京市科技、环保、国土资源管理等相关部门,已着手研究制订北京的土壤污染评估指南和修复标准体系,并开始编制典型污染场地如北京焦化厂的土壤修复方案。
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进行污染土地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现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土壤污染评估方法和程序,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例如,要求钢铁、化工等工业用地等,在转换土地用途前进行污染评估,开展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达到新的使用功能土壤标准后才可交付开发利用。但目前国内还存在基本情况不清、法规和标准不健全、风险评估指标不健全、缺乏及时有效的污染土地监测技术等问题。因此,建立“北京污染土地修复联合攻关基础条件平台”,基于该平台开展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的污染土地修复技术研发,就成为土地资源循环再利用的重要一环。
来自北京市相关委办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近百位专家,就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平台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