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东海岸某山区。
“导弹发射!”短促的命令打破山间寂静,4枚新型导弹闪电出击,准确摧毁远海目标。
这是海军东海舰队某新型海岸导弹团的一次精彩亮剑,它标志着作为人民海军五大兵种之一的岸防兵,已脱胎换骨成为重要的远程精确打击力量,一支岸防新锐正骄傲地崛起在祖国的钢铁海防线上。
13条汉子 组建海军首个新型海岸导弹团 那年,一纸命令让护卫舰舰长陈志峰和工程部队出身的杨火旺一脚跨进了一个新兵种——他们奉命组建海军首个新型海岸导弹团,分别担任团长和政委。
13条汉子、一座废弃多年的营房,这就是海军第一支新型岸防部队的基础。首批人员中,除参谋长是岸防兵出身外,大家对即将组建的新部队几乎一无所知。
“第一团”的身份,带给他们的既有光荣和自豪,更有一大堆亟待破解的难题——
全团官兵来自全军75个部队、26所军地院校,个人经历、所学专业五花八门;拟装备的新型导弹武器系统当时仍在研制中,无实际装备可训、无专业教材可用、无训练大纲可依、无现成经验可鉴……
建设一支前所未有的新型部队、实现海军岸防作战能力历史性跨越的使命,无法留给他们按部就班的从容。身为“第一团”,就要填空白、闯新路、创一流。
于是,一个个响亮的新口号提了出来,一种种新思路被迅速付诸实践。
“没有装备能训练,有了装备能打仗。”部队创造性地开展“跟研、跟试、跟产”训练,新装备训练与技术试验同步推进。导弹剖视图、发射控制操作面板、自动化检测软件……一批批训练器材相继诞生,官兵们自行完成革新成果10多项,自己编写训练教材34套、战斗部署28种,有的被列为海军重点教材,有的填补了海军空白。
功夫不负苦心人。虽然还来不及和新装备有太多“亲密接触”,可官兵早已摸透了它们的“脾气”。一次装备技术论证会上,主办方本来是礼节性地请陈志峰团长讲几句,不料他一口气就提出18条建设性意见,令济济一堂的国内顶级专家刮目相看。
不走寻常路,成就“第一团”。去年底,某发射营营长桂美林被授予全军优秀指挥军官称号。正式组建才两年多的导弹团,已先后涌现出团长陈志峰、参谋长付胜赫和发射连连长刘顺利等海军优秀指挥军官,这在海军部队绝无仅有。
3发3中 接装部队自行试射导弹 北国某武器试验场,新型导弹武器系统定型试验万事俱备。
那年冬天特别冷,导弹团官兵在冰天雪地里已跟班作业两个多月。这时,一个大胆的设想浮现在团长陈志峰的脑海:“部队通过跟研、跟产、跟试,官兵操作技术日臻成熟,能不能由我们自行组织导弹发射试验?”
不料,设想一经提出,立即掀起轩然大波:导弹试射历来都是军工部门和试验部队的事,让接装部队直接打导弹,出了问题算谁的?
“四平八稳没法快速形成战斗力,适应实战需要首先要敢于打破陈规!”面对质疑,团党委一班人的表态坚决而果断。经慎重研究,上级破天荒地作出决定:就由接装部队担任一岗操作,自行组织新型导弹试验发射。
这消息让全团官兵既紧张又兴奋。然而,就在试验发射前夕,一套即将担负发射任务的武器系统突然出现故障。经技术人员连夜抢修,武器系统恢复正常,但试验发射却陡然增添了“变数”。有的官兵心存顾虑,提出更换武器系统,还有的建议干脆推迟试验发射。
此时团长陈志峰却出奇地冷静。他向上级请求:就用那套出过故障的武器系统执行发射任务。他心里清楚,这次实弹试射是自己“争”来的,一旦失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但他对政委杨火旺说:“个人身败名裂事小,战斗力建设事大。打起仗来不会让我们临阵挑枪,除了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我们别无选择!”
杨火旺和陈志峰一手组建了这支新型部队,共事了几年时间,最了解陈志峰的秉性、明白陈志峰的心志。他对陈志峰说:“干吧,出了问题我和你一起担!”
可就在发射进入倒计时的节骨眼儿上,远程目标指示突然消失,现场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5分钟、10分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发射试验就要被迫取消。突然,信息台位操作手兴奋地报告:“发现目标信息更新!”陈志峰精神为之一振,当即判定目标信息准确,果断下达发射命令。
捷报传来,官兵们忘情欢呼,紧紧拥抱。
此后,导弹团又担纲组织了两枚导弹试验发射,共取得3发3中的佳绩,一再刷新了由接装部队担任一岗操作、自行组织实弹试验发射成功的纪录。
至此,这支岸防新锐开始崭露锋芒。
完成7次重大演习 和新装备入列同步形成战斗力 天上卫星侦察,空中敌机盘旋,地面敌特袭扰……一辆辆导弹战车风驰电掣般向预设阵地开进。
战车指挥控制舱内,训练有素的号手飞快操作着各种设备,电子海图和目标参数不停地变幻闪烁。战车时而高速前进,时而隐蔽迂回,准时在指定区域集结。
各发射单元迅速展开。建立信息链接,接收目标参数。强大的火力打击,顷刻间让混迹于多个机动目标之中的“敌舰”灰飞烟灭!
而此时,距新装备正式列装还不到1个月。和新装备入列同步形成战斗力,导弹团创造了海军新装备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又一个奇迹。
驾驭一流装备,需要一流技术。舰长出身的陈志峰对导弹基本上是个门外汉,但他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头,从最基础的原理学起,短短两年间就从一名优秀舰长转型为导弹部队专家型指挥员。
强将手下无弱兵。上级给团里分来了几十名大学生军官,面对队列中的不少“眼镜”,陈团长的欢迎词期许中带着严厉:一支随时准备打仗的部队不欢迎“文弱书生”,你们要能“文”,但决不能“弱”!官兵们坦言对陈团长有两怕:一怕他问,二怕他查。因为他问得太仔细,谁都别想蒙混过关;他查得太认真,怎么着都能查出问题来。专家团长就是这样打造出一群硬梆梆、响当当的导弹精兵。
这年底,海军在某海岛组织带实战背景的联合军事演习,导弹团奉命齐装满员、实兵实弹参战。
首次大规模跨区域上千公里机动行军、首次组织大型装备水路输送、首次实装实弹装载……导弹团官兵昼夜兼程,准时到达演习区域,迅即做好战斗准备。
“导弹起竖!”“打开筒盖!”迷彩伪装的野战指挥所内,口令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导弹发射!”随着一声声命令,一枚枚导弹拖着长长的火舌,呼啸着直扑目标。一波波的精确打击,顿时把目标海区变成一片“死亡之海”。
长缨在手,谁与争锋!组建仅两年多,导弹团先后10余次组织全天候和复杂地域环境下的实兵实装拉动,7次参加海军重大演习演练,次次圆满完成任务。实射多枚新型导弹,全部直接命中目标,打出了新装备的凛凛威风,更打出了“海岸霹雳第一团”的赫赫威名!(余子富、徐纲要、徐锋)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