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开栏语 由中宣部牵头,北京奥运新闻协调小组、北京奥组委、北京市委宣传部和青岛市委宣传部联合组织,来自全国90余家中央及地方媒体的百名记者,先后对青岛、北京两地进行实地采访,全面了解北京奥运会各方面的筹备情况。
从今天起,本报将陆续刊登由记者采写的奥运筹备工作系列报道。
青岛早在1953年就在全国率先开创了帆船、帆板、摩托艇等水上项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再加上具有明显海洋性气候特点及拥有862.6公里海岸线,所以理所当然获得了第29届奥运会帆船赛、第13届残奥会帆船赛的筹备和承办权。
快速提升城建基础设施 青岛市市长、奥帆委主席夏耕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我们以奥运筹备促进城市发展,以城市发展完善奥运筹备,青岛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个城市能承办奥运赛事,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自2003年6月奥帆委成立以来,青岛始终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建设一流的场馆设施,打造一流的服务团队;二是将奥运元素注入城市,使奥运效应充分发挥。
筹备奥运五年来,青岛市坚持“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努力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帆赛,将青岛打造成“帆船之都”。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投资约800亿元,新建了东西快速路,完成了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改造了青岛火车站。去年更投资2000万元对奥帆赛场馆周边34处建筑、雕塑、绿地等实施了亮化。目前,青岛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到12.1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01%。
市民对帆船运动认知度高 青岛有着广阔的海域,综合条件适合开展帆船运动。按照青岛人的设想:“帆船之都”的建设应该使青岛形成一个以奥帆赛基地为中心,以专业和业余帆船、帆板训练为重点,以普及和推广帆船、帆板运动为基础,集训练、竞赛、休闲、科教为一体的海上运动中心。
为此,青岛市委市政府,在市民中广泛开展与帆船运动有关的活动。去年4月,全市开展了百万市民“走进奥帆基地,感受帆都魅力”活动,在奥帆基地举办了《“帆船之都”从这里起航》大型展览,让市民充分了解了青岛市迎办和筹办奥帆赛的进程,感受到帆船运动的魅力。
记者1月8日在青岛市湛山社区看到,无论是社区干部、义工、志愿者还是普通百姓,对参与奥运活动十分热情,处处营造出“千家同盼奥运,万众齐迎奥帆”的良好氛围。在社区活动室里,七旬老人用自己手工制作的毛线簇绒画来“喜迎奥运”。社区里的许多老年人还积极学习奥运英语,随时准备为奥运会提供最周到和热情的服务。
本报记者 王玉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