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四明山老区:百余家企业下山为农民腾出“绿色空间” 新华网杭州2月13日电(记者许群、李亚彪)在浙江余姚市革命老区四明山,大岚镇柿林村村民沈龙壮春节买了一万响的鞭炮,在自家痛痛快快地燃放一回。四明山开展绿色生态旅游以来,过去家庭贫困的沈龙壮靠自家的五张餐桌,一年净收入超过5万元,现在沈家的日子正如柿林村的村名一样红红火火。
沈龙壮的高兴有充分的理由。近两年来,余姚市先后从四明山区搬迁百余家企业下山,为农民腾出绿色发展空间,革命老区除了“红色旅游”外,又兴起农家乐等“绿色旅游”。现在四明山老区四乡镇人均年收入达4981元,增幅连续4年超过平原农民增幅。
据余姚市旅游局局长范立书介绍,市委市政府曾专门出台文件,四明山区不再新上工业项目,并逐步实现原有工业项目“下山”,把山区定位为休闲旅游区和生态涵养区。近几年来,四明山区先后有百余家企业被搬下山。与此同时,余姚市先后投入上亿元改善四明山老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
地处大山深处的柿林村就是四明山区巨变的缩影。这里虽然没有一家工厂,村里却依托国家4A级景区“丹山赤水”,每年吸引游客近20万人次,人均纯收入近7000元。大岚镇党委书记杨荷锋说:“我们镇里没有工业,但是旅游带动了农民的农业收入。过去没有开展旅游时,我们的柿子一元钱一斤都销不出去;现在旅游业上来了,柿子卖到了八九元一斤。”
余姚市副市长郑桂春说,通过工业下山、旅游上山这样一个调整,四明山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一二三产业比重从2001年的1∶8∶1,发展为现在的2∶5∶3,2007年所辖的四乡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5.7亿元。
原四明山上的企业下山进入园区,摆脱了信息闭塞、运输不便等束缚,还得到资金与税收等方面扶持,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几年前,年销售额只有百万元的宁波金鼎包装公司从鹿亭乡搬出后,年销售收入达1.4亿元,成为宁波大型的包装企业之一。鹿亭乡党委书记陈为梁说,多数企业下山后,销售额都翻了一番以上。
由于企业的迁出,四明山区山更秀水更绿,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山上建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还被纳入全国十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每年有60多万中外游客来这里“春赏樱花夏纳凉,秋品山果冬观雪”。余姚市委书记王永康说,企业下山带动农民下山,游客上山带来新观念上山。目前,四明山区形成了生态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相得益彰的发展新格局,在山区新农村建设中迈出了稳健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