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补完成后的《沐浴皇恩图》巨绣
一幅罕见的历史巨型苏绣《沐浴皇恩图》,经过卢招娣等16位能工巧匠10个月的精心修补,终于妙手回春。日前,这幅高470厘米、宽310厘米的刺绣喜幛在苏州“艺人绣庄”完工。
部分图景破损成粉状
在这幅橘红色的巨型苏绣上,用盘金双线分隔出6块画面,双线的中间嵌满了绣工精细的蝶戏百花图案。上下左右4个块面中,梅兰竹菊、松柏牡丹以及仙鹤锦鸡、麒麟蝙蝠,各种花卉树木飞禽走兽绣得惟妙惟肖。
下部的“沐浴皇恩”图景中,身穿龙袍的皇帝皇后端坐其中,两名侍女斜打着日月宝扇,身后屏风前有12名正在演奏的女乐,室外亭台楼阁间文武百官正等着朝贺,40名人物神态各异,甚至还有两名不耐烦久等坐倒在地的锣夫。朝服上的花样都绣得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据有关人士推断,这幅画面演绎的是明代宫廷场景,从创作技法看,采用的是明嘉靖年间出现的画绣技法,极有可能是明代刺绣。去年8月,这幅作品送到“艺人绣庄”时,由于饱经岁月沧桑,已经有1/3的绣面支离破碎,有的人物面目全非,有些图景甚至成了粉状。这让精于传统苏绣修复的民间艺术家卢招娣也有点吃惊。
重新摸索古绣法
修复传统刺绣作品由于难度高,从事者不多。今年45岁的卢招娣出生于镇湖刺绣世家,19岁就独当一面,并师从顾文霞、王金山等大师,学得一手好针法,合作刺绣的《毛泽东在北戴河》曾获我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18年前,一位台湾顾客找上门来,要求修复明清荷包,从此后卢招娣潜心研究苏绣修复技艺,先后为苏州市丝绸博物馆、刺绣博物馆复制明代龙袍等藏品。然而,此次面对尺寸如此之大、构图如此繁复、绣工如此精绝、破损如此严重的苏绣巨作修复,卢招娣也称是“第一次”。原作在针法上采用了散套、平套、打籽、盘金、网绣等30多种针法,最难的是古代绣法中的辫子针,“和现在大不一样,要重新摸索。”卢招娣说。
10个月后古绣“重生”
为再现这幅苏绣巨作的风采,卢招娣组织绣庄内15名能工巧匠,用2根5米长的不锈钢管搭起一个巨大的绷架。由于面料破损严重,修复前需要先用一幅做旧的丝绸面料托底装裱,仅这道工序4个师傅同时操作,就足足裱了4天。为一丝不差修旧如旧,无论配线还是针法,要求都非常严格,其中,仅用线就有丝线、金线、银线、孔雀毛线、蛇腹线、网线等大类百余种颜色,孔雀毛线需要用孔雀毛和丝线混合后重新制作,蛇腹线、网线也需要重新加工。绣面上千疮百孔,他们就寻找原来的针孔、印记,一针针对孔下针,经过10个月的千针万绣,这幅巨型苏绣终获“重生”。
(据《苏州日报》报道)
苏 绣(新闻 辞典)
苏绣即苏州刺绣,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与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中国的“四大名绣”。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