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是我国《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纪念日。过去50年来,我国已有约10亿人学习并基本掌握汉语拼音。为此,我国将举办系列活动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当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罕有地在节目中播出短评说,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促进汉语拼音的学习和使用,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月11日《人民日报》)https://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8-02/11/content_43002491.htm
50年前,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的关于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议案。从此,《汉语拼音方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和唯一、排他的标准,不得使用其他的注音方式以及外文。
50年来,汉语拼音在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信息化和对外开放进程中,显示出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旺盛的生命力。从当年的“注音识字好办法,一树开下两朵花,一朵摘掉文盲帽,一朵学会普通话”、“汉语拼音好处大,帮助我们学文化。我们大家欢迎它,治好了几十年睁眼瞎”等顺口溜,到现今的手机短信、商品包装、电信传输、股票代码、中药和西药的说明书,再到信息处理和文化交流,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汉语拼音。
2007年10月24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嫦娥一号”卫星奔向月球,当时,世界各国用不同语言在第一时间报道了中国的这一重大事件。嫦娥,这个有着特定内涵的中国语汇,因为有了作为国际标准存在的《汉语拼音方案》,各国媒体对“嫦娥”都用了同一种发音和同一种拼写——“Chang"e”。这个发音传达给世界的,不仅是中国不断提高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更是一个泱泱大国绵延几千年的绚丽文化。
这些迹象表明,汉语拼音已然融入亿万人的生活,与我们朝夕相处;汉语拼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汉语拼音在国内是文化钥匙,延伸到国际上就变成文化桥梁。1977年,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名拼写的国际标准。30年来,外国都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地名;2001年,萨马兰奇在宣布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城市时,口中清晰地吐出了汉语拼音“Beijing”(北京)的发音。
“北京”的拼音从Peking改为Beijing,不仅是一个地名的拼法更改,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换;不仅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突出体现,更是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升的标志。目前,汉语在海外不断升温,海外学习汉语的人已达4000多万,226所孔子学院遍布66个国家,汉语拼音教学成为海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方式,就连美国的国会图书馆,也在20世纪的最后3年中将70万部中文书籍全部改用拼音编制索引。
更让人振奋的是,今年中国北京将主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这是展示中华文明、扩大中华语言文化影响力、将汉语拼音打造成为享誉世界文化名片的大好时机。当务之急,不仅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而且需要每一位公民从我做起,自觉学习,正确使用,严格按照国际标准,用汉语拼音正确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不仅要突破汉语拼音教学只局限于识字、学习普通话等传统领域,更要进一步发掘它在开发儿童智力方面的潜能,特别是结合它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中的应用,开展教学实验和改革,在更广阔的领域扩展其功能。
如此多管齐下,做好每一个细节,汉语拼音的推行必将继往开来,跃上新高度,结出新硕果,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必将为举世瞩目的奥运增添人文魅力,真正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