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去年你学习成绩有明显长进,爸爸妈妈希望你在"鼠年"继续努力赢得"好运",争取考上心仪的重点大学。”农历大年初一早上,成都石室联中的高三学生婷婷一觉醒来,发现枕头下面的“红包”不再是往年的“压岁钱”,而是身为高校教师的父母对今年即将面临高考的她的一番祝福“赠言”。
据调查,今年春节期间,成都一些家庭开始以赠言或买书的方式为孩子“压岁”,尤以教育界、科技界的家庭居多。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这种方式固然让“老习俗”变换成“新花样”而折射出一种时代进步,但适当少量给孩子点“压岁钱”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如何引导孩子用好“压岁钱”才最为关键。
婷婷的父母与记者相识。他们说,中国人习惯在春节期间给孩子压岁钱,其主要意义是长辈对晚辈长大一岁的祝贺,表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成长的期待。但对于现在家庭经济已经比较充实的他们来说,再往“红包”装一二百元压岁钱已无多大意义,况且孩子平常需要什么都已得到了基本滿足,所以改为“赠言”或多为她买点书,恐怕对孩子意义会更大。
婷婷也告诉记者,其实往年无论爷爷奶奶还是叔叔阿姨给她的“压岁钱”,她最后都上交父母“保管”,因为正在读书的她并不需要那么多钱。
除赠言“压岁”外,还有些家长则是以“赠书”方式给孩子“压岁”。初四下午,在人头攒动的西南书城,记者不期遇见一位相识的学生家长。他说,今年就根本没有给孩子什么“压岁钱”,但却给孩子许了个愿:带他上书店,他想买什么书都行,以此希望他来年多长知识,以后也能像自己一样成为科研工作者!
手里捧着一摞书、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在旁边说,他很乐意爸爸妈妈以这种方式为他“压岁”!
当然,也有些孩子对这种“压岁”方式并不认同,有的甚至还表示出反感态度。“不表示就算了!”家住四川大学的初三学生李小军对记者说,父母平常间对他希望和嘱咐就说得够多了,有时听得都使人感到腻了!如果现在还要在发给你的过年“压岁”红包里以赠言或赠书来替代钱,他宁可不要!
“对孩子来说,钱还是最为方便开支的工具!”四川省社科院前不久专门在一家幼儿园作了包括游戏机、衣服、小人书等“你最喜欢的物品是什么?”的调查,结果让调查者都感到吃惊:几乎所有小朋友还是在最后一栏的“钱”上划上了个“钩”。对此,该院社会学家胡光伟研究员指出,春节期间,适当少量给孩子发点“压岁钱”,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在于如何帮助孩子树立合理的理财观念,用好这笔承载着父母和其他亲人们来年祝愿和希望的“身外之物”。(记者高柱)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