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是起点还是终点?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北京人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生活发生的变化:交通更便宜了,出行更方便了,空气更清新了,行为更文明了。
北京近几年在改善交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些努力不仅是为奥运会。
【交通变化】选择公交就是选择未来
近三分之二的市区公交线路票价4角钱;贯通南北的地铁5号线开通;地铁全网2元的国内最低票价……2007年,北京市民感觉自己生活中最大的变化来自公共交通。
2001年,北京城区道路为2500公里,目前已增加到4500公里,初步建立了快速路、主干路、支干路网络。2001年,北京在运的轨道线路只有54公里,而现在有地铁1号、2号、5号、13号线和八通线5条线路142公里,奥运会前还将有地铁10号线、奥运支线和首都机场线投入运营,运营里程将达到200公里。
同时,北京市将公共交通定位于公益性事业,通过政府补贴来降低公交票价、更新车辆、方便换乘、改善出行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这些措施都使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大大提高。
现在,北京地面公交日客流量比2006年增加了220万至250万人次,轨道交通日客流量比10月7日地铁票价降低前增加100万人次。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也由年初的30.2%上升到34.5%,首次超过小汽车的出行比例。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表示,选择了公共交通就等于选择了城市的未来。奥运会大大加速了北京的交通发展,但2008只是迈向新北京途中的一站,而不是城市发展的终点。
【环境改善】二氧化硫你快些走
在北京,大气环境这一原本看不见、摸不着,却被世界放在显微镜下关注的“指标”,正在通过北京普通市民的直接感受来显示出它的改善。
杜少中介绍,北京空气质量已连续9年得到改善,大气污染物浓度大幅度降低,特别是采暖期间的二氧化硫超标天数大大减少。
由于降水少、风沙多,北京全年只有60%的天气利于污染物扩散,因此北京环保人士在谈及大气环境治理时始终强调:“人努力、天帮忙,如果天不帮忙,人就要更努力。”
据介绍,自1998年以来,北京市加大力度治理大气污染,共投入1200亿元,实施了13个阶段200多项措施,重点治理燃煤、机动车、工业和扬尘污染。
杜少中表示,筹备奥运会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机遇,为市民提供宜居环境是环保工作者的最终目的。
【社会进步】奥运提升社会和谐
家住北京顺义区南彩镇西江头村的李亚楠半年前还不会想到自己和北京筹办奥运会有什么关系。而现在每天早上8点多,她都要骑自行车到附近的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上班。
今年7月,“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之前,水上公园通过镇上的社保所招人,李亚楠报了名并通过了考试,现在的工作是开电瓶车接待参观游客,讲解场馆情况。目前在水上公园和李亚楠从事同样工作的有25人,到2008年,这一人数还将大量增加。
同时,以奥运为契机的城市绿化美化也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据统计,2006年北京郊区绿色产业总产值达到40多亿元,从业人数达100多万人,成为北京郊区发展的优势产业、山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渠道。北京社科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博士齐心表示,奥运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良好的就业外部环境,这是社会整体和谐感提升的重要因素。 新华社记者 李志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