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至今,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在校中小学生未发生过一起刑事犯罪案;南浔区的青少年犯罪率也从2003年的15.3%逐年降到2007年的10%。这背后,南浔区检察院首创的检察官导师制功不可没。可以说,检察官导师协助青少年写好“人生论文”。
学校德育处老师的“批评” 检察官导师制的面世,还得从一位中学老师的婉言批评说起。
2003年4月,南浔区检察院挂牌成立,青少年维权工作亦同步开展。和多数政法机关一样,南浔区检察院采取了给学生上法治课的普法形式,先由办公室主任张建蓉在浔溪中学开课试点。
一学期转眼即逝。正当张建蓉准备继续普法课时,浔溪中学德育处的钱老师突然找上门,提出能否停止“上大课”,理由是“这样的大课能让好学生更好,但也会让坏学生更坏”。“大课上的案例难免会引起少数"问题"学生的效仿,从"单面手"转变成"多面手"。钱老师的话一针见血。”张建蓉虽然有些委屈,但还是很赞同钱老师的意见。交谈中,钱老师一句“让我头疼的学生也就那几个”的感叹,让张建蓉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我想能否像研究生导师制那样,一个检察官负责若干个学生,对症下药,不搞"大锅饭"。”张建蓉的想法得到了检察院和学校的双重认可。检察官导师制浮出水面。
经过筛选考核,包括张建蓉在内的4位检察官作为首批检察官导师,和浔溪中学23名行为不规范的学生结成了特殊的师生对子。
探索网络QQ聊天帮教法 新模式的帮教活动从检察官导师和学生的见面会开始。这场让张建蓉等检察官导师们饱尝尴尬的见面会,最终成就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QQ聊天帮教法。
见面会上,张建蓉“领”到了6名学生。“6个孩子,有1个满屋子跑,怎么喊都喊不过来,坐在身边的5个,不论我问什么说什么,都不理不睬。”张建蓉解释说,“孩子们有些叛逆,不喜欢有人看着他们,对我们持有敌视情绪。”几十分钟的见面会,就在几近冷场的尴尬氛围中度过。临走前,有些无奈的张建蓉给每个孩子留下了一张小纸条,除了手机和小灵通号码外,上面还写有一个QQ号码,这是张建蓉正在上中学的儿子替妈妈申请开通的。
一周后的晚8点,张建蓉的QQ上有陌生人发来英语单词,要求翻译。“我觉得可能是某个结对的孩子。”张建蓉不敢怠慢,急忙打开手机的英汉词典,把译文回发过去。“哈哈,这是我衣服上的,你也知道啊?你能解方程式么?”对方随即又发送了3个化学方程式。好在有儿子的帮忙,张建蓉又一次答题成功。张建蓉相信,这个孩子将很快再次出现。
让张建蓉惊喜的是,第二天晚上,她在QQ上不仅如愿等到了头晚的“考官”,还发觉又新增了3个陌生人。“肯定是头天晚上的孩子通知了其他孩子,他们开始对我感兴趣了。”
替孩子们“出面”解决问题 时光流逝,孩子们对张建蓉开始改“发难”为求助,在电脑上吐露出自己的困难和问题。
“隔着网络,我们互相看不到对方。这让孩子们觉得他们和我是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再惧怕。”正是网络的这一优势,让张建蓉发现,孩子们的问题症结有一部分源自家长和老师。“有个孩子,父亲开棋牌室,母亲在歌舞厅上班,除了钱,对孩子没有更多的关爱。还有一个孩子,因为犯错,座位被老师孤零零地安排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对此,张建蓉义不容辞地找到了相关人士,加以劝解提醒——孩子们又一次感觉到了检察官导师的“神通广大”,从而加深了信赖感,对张建蓉格外地“言听计从”。
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聊天互动,曾彻夜网游、上课睡觉的“瞌睡虫”做到了晚11点前上床睡觉;孤僻的“小a”在课堂上也勇敢地举起了手……除了网络工具,电话、信件以及座谈、郊游都成了检察官导师们的帮教方式。
检察官导师制全面推广 新的学期很快结束了,浔溪中学德育处的钱老师捎来了喜讯:结对的23名同学不仅在行为上“收敛”了很多,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
检察官导师制开始收获成果。南浔区教委商请检察院于下学期在区内所有中小学开展检察官导师制;之前部分因对检察官这一身份持有顾虑的家长也转变了对导师制的看法;自动添加检察官导师为QQ好友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成绩面前不懈怠。“近年来单位的新进大学生都被吸收进了导师队伍,既可以在心理上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也可以在学习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去年还在社区和村里选聘了检察官导师助理,协助监督孩子们的言行。为了确保帮教效果,我们规定每位检察官最多帮教3个孩子,并发放联系卡。”张建蓉掐指一算,加上眼下开展的第4批帮教对象,院里的30位检察官导师累计共帮教95名学生。“多数孩子都顺利升学,走上社会的也在自食其力,时不时地还会来院里看看我们。”
目前,检察官导师制已在湖州市中小学全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