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引以自豪的纪录
具有“加勒比苏黎世”美称的岛国巴哈马,不仅以发达的金融业和旅游业而闻名,还以雄踞人均奥运奖牌榜的首位(每15万人拥有一块奥运奖牌)而享誉国际体育界。“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到雅典奥运会,我们都一直保持人均奥运奖牌第一的纪录,北京奥运会上,我不能确定巴哈马军团在奖牌道路上能够走多远,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将夺得奖牌,我们的健儿可能夺得一枚金牌,有些项目的银牌和铜牌绝对是属于我们的,巴哈马要将这项引以为豪的人均奥运奖牌纪录保持下去。
”日前,巴哈马驻华大使米勒先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自信地说。
这当然不只是米勒大使的豪言壮语,对巴哈马体育健儿竞技水平的历史和现实有深入了解的人,都会相信他们可能比较轻松地实现这一目标。作为一个1973年获得独立的年轻国家,巴哈马更愿意把1948年的伦敦看作是自己的奥运处女秀的舞台。那一年,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巴哈马人德沃特和他的同胞斯劳恩在英国的旗帜下参加了赛艇比赛,并获得了该项目的第四名。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上,德沃特和斯劳恩再次合作终于赢得了该项目的铜牌,而对德沃特和巴哈马来说,这不过是辉煌的序曲。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德沃特和队友一举夺得赛艇金牌,这是送给当年刚刚赢得自治的巴哈马最珍贵的礼物。“当时,我有10多岁,记得非常清楚,胜利的消息传来,全国都沸腾了,而当两位英雄凯旋时,满街都是载歌载舞欢迎的人群。”米勒大使回忆说。
当2000年世纪之交的奥运在悉尼上演的时候,巴哈马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奥运辉煌,计算上美国运动员琼斯因服用兴奋剂而应归还给鲍琳·戴维斯女子200米的金牌,拥有30万人口的巴哈马共夺得2枚金牌。这是令米勒大使及所有巴哈马人自豪的人均奥运纪录的开始。2004年雅典奥运会,巴哈马以一金一铜的成绩继续保持着自己创下的纪录。
鼓励青年人参与体育
米勒大使认为,巴哈马在奥运史上取得的成功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及体育界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他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和一些体育组织尤其是巴哈马业余田径运动协会非常重视竞技体育运动,推出鼓励年轻人参与体育运动、参加竞技体育的计赛,选派表现突出的运动员参加国际体育赛事如中北美及加勒比运动会。后来在国际体育界崭露头角的巴哈马运动员绝大多数都是体育推动计赛的成果。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人们会发现,在体育运动方面,为巴哈马赢得世界声誉的多数是女性,男子体育发展水平相对显得滞后了,这让本国男子汉们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在悉尼奥运会男子接力项目上,巴哈马队眼看夺牌在望,但仍没能抓住机会,让人很遗憾。
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巴哈马男队似乎又看到与本国女队交相辉映的机会,在去年举行的几场世界高水平田径比赛中,巴哈马新秀接连夺冠。7月3日,雅典田径大奖赛上名不见经传的阿特金斯出人意料地战胜英国选手达翁尼什和葡萄牙名将奥比克维鲁,在男子100米大战中以9秒95的成绩夺得金牌。一个多月后,日本大阪举行的第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托马斯在男子跳高比赛中以2米37的成绩拔得头筹。这令米勒大使兴奋不已。
对北京奥运充满期待
组织筹办工作对运动员竞赛佳绩的取得至关重要,米勒大使说,他注意到北京奥运会组织者已经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确保为各国运动员提供一流的竞技平台和服务。他认为北京奥运将会取得圆满成功。“我参加、见证了北京奥运开幕倒计时一周年庆典,火炬接力路线公布等北京奥运筹办期间的历史性时刻。北京奥组委也向驻华外交官通报介绍了相关信息,对相关情况我比较了解比如:奥运场馆建设相继完工并交付使用,"好运北京"系列赛事成功举行。细节上,我也注意到,马路上交通标识系统逐步完备,在交通路口通往各个场馆和赛事的指路牌安装完毕,大大方便了观众。同时,奥运的氛围也愈发浓烈了,在大街上,很多人都在谈论奥运,充满对体育的热情和对奥运的期待,他们准备随时为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奉献自己的力量。我虽然不会汉语,也一眼就能认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口号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看得多了,不知不觉就记住了。”米勒大使笑着说。
米勒大使也把奥运会看作是文化盛会,他说,各国各地区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等相聚在一起,是文化交流活动的良机,北京奥运时,一个大约40人的巴哈马演出团将来北京为奥运助兴,给各国朋友带来民族舞蹈和音乐。目前,演出团正在加紧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