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积极发展公共服务业。完成6所万人规模的重点职业学校建设,装备制造、汽车工程、IT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四大职教集团,2008年订单培养人数要达到1万人以上;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覆盖全市的312个远程教育示范点。
加快4所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医院改造。加快重点商贸街区改造、建设。“金廊”沿线重点工程项目要全面开工建设,在浑河“银带”,建设一批水上游乐等生态景观设施,发展旅游休闲产业;进一步加快太原街、中街、长江街、东中街、兴华街、南塔等重点商贸街区的改造建设。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适时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编制《沈阳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建立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引导资金,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
三是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优化科技创新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高档数控系统、IC装备重大科技专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重点建设中科院科技创新产业园等20个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示范园区。精心培育科技领航型企业。继续推进科技领航型示范企业建设,新增科技领航型达标企业8-1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万家。构筑科技企业支撑平台。以动漫技术平台二期工程、超级计算中心等为重点,建设20个公共研发平台;全市孵化器面积达到270万平方米。积极构建人才支撑体系,全年要引进人才12000人次,引进海外技术团队60个。
四是以农村工业化为重点,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力争新上投资超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50个,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5%。加快推进沈北农产品深加工、于洪家具、东陵鞋业、苏家屯钢管、法库陶瓷、康平塑编、新民包装印刷、辽中铸造等百亿产业集群建设。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围绕种植业、养殖业,新增富民小区500个、“一村一业”专业村200个,壮大20个农业主导产业区,全面推进8个农业经济区的建设,新增4个特色试点经济区。加快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资)店2000个,覆盖80%乡村;新建10个农贸市场,加快50个批发市场转型升级。
五是以提高引资、用资水平为重点,优化开放型经济结构。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大对内对外引资力度。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高新技术等优先发展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有目标地选择和引进跨国公司,通过受让股权、买断资产等方式,使之参与沈阳重点企业并购和重组,实现引资、引智和引进技术相结合,做大沈阳企业规模。优化外贸出口结构。鼓励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出口,努力形成二、三产业主导外贸出口的新格局。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扶持和培育具有比较优势和境外投资潜力的企业,采取跨国并购、对外技术合作和承揽“交钥匙”工程等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强开放型经济环境建设。积极筹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创造有利于外商投资的商务环境。
六是以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为重点,优化所有制结构。继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集中,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公交、供暖、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改革。加快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合资合作。放宽非公有经济市场准入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非公有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投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单位的改制、改革。做大做强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全力支持远大、北方交通等一批非公有制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非公有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深入落实国家和省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为非公有经济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法治、政策和市场环境。
市领导顾春明、邢凯、王玲、王英、邹大挺、祁鸣、戴均良、杨亚洲、宋琦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