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大一新生今年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寒假。该校组织全校2400多名大一学生在寒假进行了“爱的记录——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欢乐的寒假生活之余思考一下谁是他/她最应该关爱的人,多留意关心一下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简单而细微的方式学会珍惜、感念、回馈父母的关爱。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团委书记王磊告诉记者,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开始进入“90后”一代,独生子女的特点更加明显。不少大学生缺乏对他人关爱的能力,尤其是对父母。因此学校特别组织了这次寒假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懂得关爱的含义,明白爱的沉静与伟大,“大学生需要学会把关爱内化为一种品德,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
据了解,在该项目正式推出之前,上海外贸学院选取了4个学院一、二、三年级的150名上海市籍的学生进行了前期调研,结果发现,有62.28%的学生此前不曾意识到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绝大多数学生把关心父母身体健康状况具体为“每天睡眠时间及是否有规律”(97%)、“一日三餐是否按时”(86%)、“每天工作时间”(94%)、“每周锻炼时间”(69%),而曾经给父母买过保健品的大学生只有11%。
该校经贸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小陈同学的父亲今年53岁,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家住上海普陀区。在小陈的记录中,她的父亲通常的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且从不能按时吃三餐。小陈决定用实际行动来关心父亲的健康状况,让父亲在繁忙的工作中拥有一份好心情,于是在一个深夜,小陈给父亲留了一张纸条:爸爸,你辛苦了,记得按时吃早餐和午餐啊!晚饭回家吃吧,我做菜给您吃。第二天清晨,小陈的父亲看到了女儿留给他的纸条,平日里不怎么说话的他在纸条上写下:我可爱的女儿,你真的长大了!
这件事后,小陈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爸爸这一辈子工作真的很艰辛,生活上、经济上的压力是很大的,我没有为我爸爸买过保健品,一是因为资金的关系,二是因为我也不确定保健品是不是好用,不过我喜欢做菜给爸爸吃,虽然是很简单的菜,但是他很高兴。我想,要让爸爸感受到我的爱、我的心,才是对他最大的回报。
外语学院会展专业的小张同学家住虹口区,她的父亲今年51岁,是一名技术工人。小张的父亲作为工厂车间的核心技工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工作超过12个小时。如此繁重的工作使他几乎没有时间锻炼身体。
校团委倡议开展的“爱的记录”实践活动,使小张意识到子女关爱父母身体健康的必要性,她坚持每天给父亲发一条短信息,提醒父亲按时吃饭、注意休息,在小张看来:“爸爸的健康成了我心中的一份牵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长大了,爸爸却渐渐苍老,该是我承担起照顾爸爸妈妈重任的时候了。”
金融学院金融银行专业小马同学的母亲,是一名外科医生。她通常不能按时吃三餐,有时甚至没时间吃午饭,而且每周的锻炼时间少于两个小时。平日里看上去似乎对什么事情都满不在乎的小马在自己的“爱的记录”上说:从小到大我每天都听到妈妈对我的健康的关心与叮嘱,这都快让我感觉厌烦了。由于妈妈的医生身份,我也从没担心过她的健康,但是直到做这次父母的健康记录,我才忽然发现妈妈的健康状况竟然这么不好,这么不注意!我要好好利用寒假的时间陪妈妈早晨去公园跑步,锻炼身体。
学校开展的“爱的记录”实践活动让家住黄浦区来自经贸学院的小宋同学想起了几周前发生在他家的一件事:周末,小宋正在自己的屋里复习功课,突然“咣当”一声。小宋扔下手中的书本,跑到妈妈屋里,看到妈妈晕倒了!第一次看到这般情景,小宋不知所措,全身颤抖,慌忙中给他的爸爸打电话,打120……
后来在医院里他才知道妈妈长期患低血糖病,可是自己此前却浑然不知,小宋内心感觉非常懊恼并不停地问自己:“作为儿子,你合格吗?”
小宋同学感觉,“爱的记录”实践活动让自己意识到了需要认真关注父母的身体健康。
王磊介绍,这项寒假实践活动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你关心过吗”,提示大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分子,转换视角,像父母关心关爱自己一样,关注关心一下父母;二是“健康是什么”,提示大学生真正学会以一种成人的姿态,深刻感知和体会到,关心父母意味着不仅仅是一句问候,而是要关注他们的健康和他们的付出;三是“仅仅是触动吗”,提示大学生在心理触动之后,需要拿出切实的行动,做出切实的举动,让关心父母不再是一种礼节性的姿态,不再是一次性的感动。
据悉,上海外贸学院的此项实践活动已从1月上旬全面铺开;2月初,200名学生代表进行活动效果反馈;2月底,2400余名学生进行活动效果反馈,并最终形成寒假实践报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