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率先试点的聘任制公务员正在紧张招聘过程中;占地8万平方米的张江集电港人才公寓今年6月即将竣工;进一步扩大向外资开放人才中介服务市场准入试点,启动向香港、澳门人才中介机构全面开放人才市场;运用10亿元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扶持……昨天召开的浦东新区人才建设座谈会透露,浦东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包括奖励、补贴、住房保障等在内的一揽子人才政策,使浦东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成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沃土。
吸引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人才落户,是浦东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人才中介机构外资控股可达70%是国家人事部率先在浦东开展的一项试点。目前,已有9家知名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入驻浦东,大大提升了浦东人才中介服务产业的能级。比如,罗盛人才咨询公司的外资方在行业中全球排名前5名,豪登管理咨询公司的外资方在全球设有33家分支机构。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已成为高层次人才配置的重要渠道,主营业务大多集中在高级人才猎头、人才测评、人力资源咨询等,服务对象侧重于中高端人才,如中国区总经理、亚太地区负责人、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运行官等,年薪近百万美元,涉及的重点行业是新区急需发展的金融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医疗与制药等。据了解,新区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探索人才中介领域的体制创新,争取向香港、澳门地区的人才中介机构全面开放市场,逐步允许其以独资形式进入内地市场。
将高素质人才引进来,更要营造优良环境留得住人。按照年均增加1.2万—1.5万人的增速,预计“十一五”期末张江园区从业人员将达15万人左右,引入人才首先面临住房难,包括一些无积累、无住房、买不起房的年轻白领。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浦东新区有关部门积极筹措房源建造人才公寓,为他们营造“安乐窝”。目前,已有科技公寓、紫薇公寓、创业公寓等4处人才公寓先后投入使用,累计已有1000多名留学生享受了人才住房补贴。据了解,在2010年以前,张江将有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的3处人才公寓投入使用,陆家嘴地区预计有数十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陆续入住。同时,张江园区正在考虑进一步扩大人才公寓的受惠面,适当提高对入住人才的补贴额度。而遍布新区37家企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成为培养产学研相结合人才的“摇篮”,已有139名博士后享受了一次性5万元的资助。据不完全统计,博士后出站后,近50%留在原单位或浦东工作。
浦东还积极营造培养创业人才的环境,推进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常兆华刚刚在张江成立微创医疗器械(上海)公司时,困难重重,通过15万元的人才资金和其他新区科技发展基金等的专项资助,企业度过了艰难的研发期,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150万元跃升至2005年底的近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去年底,人才资金资助过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营收增长,20多家企业获得增资扩股,十多家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部分企业在香港、纳斯达克等地成功上市。据介绍,新区有关部门还将积极探索扩大人才资金的服务外延,将人才资金与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结合起来,并从基金辅导、创业投资、商业贷款等多处方式入手,帮助新区优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逐步由小做大做强。(记者李蕾)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