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又现“民工荒”
“节日期间,小时工的费用为每小时14元,两小时起价。”2月14日,《市场报》记者致电北京通州某家政公司,工作人员高先生称,“以往为每小时10元,提价是因为我公司大部分外地工春节返乡还未归来。
“涨价的部分全部归工人,我们还要提薪才能留住工人。如果你需要,请提前预订。”高先生说。
不仅是家政服务,记者在通州某小区周边还看到,一些饭店、理发店、百货店等在节后这几日都贴上了招工启事,还有一些店面仍挂着“歇业”。
《市场报》记者登录一些网站看到,往日比较热闹的家政、维修服务等个人信息发布平台现在也格外冷清。在某个人跳蚤网站,一个春节期间找保姆的帖子发了几次,仍没有结果。
北京市某职介服务中心的李女士告诉《市场报》记者,每年春节期间,外来人员求职找工作的比平时要少得多,是因为大部分农民工回家过春节还没有回城。“但是,要不了多久,农民工很快又会返回城市。从这几天来看,求职人数就在明显增多。”她说。
人们把农民工春节前回家、春节后找工作这一年一度的来回形象地比作候鸟迁徙。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外出人数超过1.3亿,而且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大规模迁徙弊端多
如此人数众多的来回迁徙式就业,首先带来的是交通部门的不堪重负。
1989年,伴随着民工潮,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春运”字眼。从此,一年一度的候鸟式大迁徙不断轮回。尽管19年来交通运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春运仍是一票难求。今年的雪灾更让春运“雪上加霜”,数以百万计的乘客滞留车站、路上。春节过后,大量民工返城,交通运输压力依然未减。
据铁道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月16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514.9万人,同比增长4.7%,创春运有史以来单日旅客发送量新纪录。
除了加大交通运输的压力,大量民工回家过年,也让一些城市在节后频现“民工荒”。
2004年春节以来,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急缺民工200万人,一些工厂和企业一时招不到合适的民工,特别是具有一定专长的民工。在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出现了出乎人们意料的“民工短缺”现象。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从地区分布看,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珠三角”缺工最严重,缺工比率约10%.浙江温州等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
中国劳动学会研究员牟达泉在接受《市场报》记者采访时称,农民工季节性潮水般地流动确实存在许多弊端:带来巨大的交通运输压力,流动费用和管理成本太高;流动人口犯罪现象增加,影响城市社会治安;加剧城市住房紧张,形成脏、乱、差的“棚户区”;劳动纠纷增多等等。
民工就业缘何“候鸟式”
已经生活多年,为何城里留不下?
河南的黄先生上世纪90年代来到北京,从建筑工人一步一步走到自己单独承包工程,成了小有名气的“老板”。2000年以来,他先后在北京购买了住房,还买了一辆轿车。但是每年春节,却铁定要回家。
他告诉《市场报》记者,他的两个孩子以前都在北京上民工子弟小学,后来因为上不了初中,只得转回老家上。“平时只是和他们通通电话,一到过节很想孩子,孩子也想爸妈。”黄先生说,“还有,虽然我买了房,却年年要办暂住证,因此总感觉到不可能在北京生活长久。”
此外,因待遇过低而辞职返乡的农民工也并不在少数。据统计,“珠三角”12年来农民工月工资只提高68元,而消费物价总体水平却明显上升。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是缺乏教育培训,使农民工不能达到技术岗位的需求,只能不断流动。”牟达泉研究员告诉记者。
改变仍需各方努力
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来回迁徙,成了每年春运的主力军,也耗费了大量社会成本。这种就业方式能否改变?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作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时间,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牟达泉研究员指出,比如政府进一步加强劳动力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合作,建立劳动力组织、培训、维权等相统一的系统,以减少农民工流动的自发性与无序性。
“另外,对于企业来讲,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不断调整和改善劳动关系:一方面对民工进行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另一方面一视同仁地改善民工的工资待遇和劳动条件。让民工能留下来,想留下来。”牟研究员说。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毅认为,改变民工候鸟式就业,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会有所作为。但在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国家应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但也有专家认为,这些都是缓兵之计,改变农民工“候鸟”式就业,城市化才是根本途径,因为只有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工“进厂又进城,离土又离乡”,落后的二元经济才能转变成一元经济,“候鸟”式的农民工才能成为永久性的城市职工,农民才能成为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