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悦写在腰鼓手的脸上。仇成梁摄
2008,又一批新兵即将下连了!如同一股新鲜的血液,他们将汇入浩浩荡荡的部队血脉之中。他们的文化素养如何,文化品位高低,直接影响着军队的肌体健康。今天我们走近他们,面对面感受他们,了解他们,体会他们的梦想与追求。
言谈举止显示文明素养 文明用语成习惯。 “首长您好”、“谢谢您”、“没关系”、“别客气”、“你先请”、“抱歉”。走进新兵营,你随时都会听到这样的文明用语。
据该营营长讲,今年的新兵大都是“80后”,甚至是“90后”,由于是独生子女,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们具备了良好的文明素养。粗话、脏话少,文明语言多,是他们的基本特征。
正如班长李德全所言:“全国都在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军营更要带头啊!”
从甘肃入伍的战士叶飞谈起文明用语感触颇深,他说他父亲有一个皮革公司,一次和南方一家大公司谈成了一项300万的合作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都很顺利,就在签约的头天晚上,大公司老总到车间闲转,结果有个员工在无意间说了句粗话,第二天对方老总放弃了合作,留下的话是公司员工素质不高,他担心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行。
第 1 2 3 4 5页
一句粗话损失了几百万,这给小叶全家的刺激不小。自那以后,小叶非常注重文明用语,入伍后他把这个好习惯带到了部队。
新战士潘东东说得好:“文明用语说到底与环境有关,大家都讲文明话,个别说脏话的人也就没了市场。我入伍前说话喜欢带个"他娘的",到部队时间一长,自己都觉得没意思,坏毛病很快就改掉了。”如今,在新兵营,文明用语已成为一种习惯。
讲普通话成为时尚。 把“被子”说成“被吆”,把“毛巾”说成“胡子”,自己急得团团转,把大家搞得一头雾水。这是以前发生在新兵营的一件事。一位湖北汉川籍新战士去洗澡,把毛巾忘在了更衣室。情急之下他大喊:“班长,胡子!胡子!”班长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等他自己匆匆回去找到毛巾时,大家才恍然大悟。
据调查,这个营从新兵一入伍就提倡讲普通话,并为大家配发了字典,请了专门的老师,当作一种文化现象常抓不懈。目前97.6%的新兵都能讲普通话,有4人拥有普通话等级证书。
笔者特意与来自西藏的藏族新战士洛桑交谈,没想到他的普通话讲得很流利,与人沟通也很顺畅。他笑着说:“我知道你是在考我。到新兵营的第一天,我就学说汉语普通话,两个月下来,收获很大。我的体会一是要敢说,二是主动学着说。”
笔者感言: 语言是思想的反映,是行动的体现,往往外在的表现透出来的是内在的修养。所有言谈举止的总和也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总和。
背囊里装满人生憧憬 MP4折射出的新潮追求。MP3的升级版MP4是今年新兵所带“家当”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调查显示:80%的新兵都使用过MP3、MP4,有近一半的人入伍时都携带了电子娱乐产品。从西安入伍的女兵马琦,入伍前家人给什么都不带,就把她的宝贝——MP4装在了背囊里。她说MP4能听音乐,能看电影,也能储存各类资料,能给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
第 1 2 3 4 5页
打开她的MP4,里面的东西丰富多彩:音乐文件夹里,有韩国“人气天王”Rain动感流行歌曲,还有周杰伦《半兽人》、《双节棍》等流行音乐;电影文件夹里有《蜘蛛侠》、《变形金刚》等欧美大片,最近热播的《集结号》、《投名状》等影片也在其中;电视剧夹里的《士兵突击》她已看过两遍。对此,马琦说:“许三多的坚韧、执着、奉献,让我看到了军人这个职业的光荣。他处事有原则,生活有个性,是我的偶像。他的人生追求"做有意义的事情"很有意义,这也是我的军旅追求。”
乒乓球拍见证个人爱好。 战士张栋带来的“家当”是一只乒乓球拍,球拍的把柄已磨得又光又亮,边上的胶皮也成了齿轮状。尽管如此,张栋仍珍爱有加,还用布料给球拍作了一个防护罩。张栋说,这只球拍是父亲用三合板为他制做的,他用此球拍连续拿了3年的校运会冠军,还代表县里参加过市里的比赛。
张栋酷爱打乒乓球运动,每天都要练上一阵。遇到电视台转播赛况时,他有空总要守候在电视旁边,边看边琢磨。新兵连发挥他的特长,请他为全营当教练,他竟把乒乓球的打法讲得头头是道。春节,全班采用“车轮战”与他对阵,均被他一一击败。他说:“乒乓球运动将是我一生的业余爱好。”
笔记本电脑绘制理想。 窝里的4个鸡蛋开始微动,接着一阵“咔嚓”声,蛋壳裂开来,里面探出毛茸茸的4个小脑袋,接着相继蹦出4个小鸡一字排开,扭着屁股跳起舞……这是新兵王军用他的笔记本电脑,现场给大家制作的一组动画。看着他不用任何素材,在十几分钟内制作出如此惟妙惟肖的画面,官兵们都很佩服。
入伍前,尽管接兵干部让他不要携带电脑,但王军还是把他的“笔记本”塞在背包里。他说自己从上中学开始就使用电脑了,在电脑上写文章、看电影、玩游戏、做网页、搞电脑制作,他的生活和工作都在电脑上。王军有个理想,就是想通过这台小小的电脑实现人生的最大目标。
数码相机拍下人生快乐。 看看你的相机里都有啥?站在笔者身旁的指导员话一出口,新兵高菊便把相机高举过头,嘴一撇说:“不行,给个理由!”“有好照片可以推荐给报纸发表啊!”“这还差不多!”接过小高的相机,里面的东西还真不少:有家人和战友的生活照,也有她拍的摄影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一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训练照,把战友们刻苦训练、不怕困难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排长高洁净说,高菊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来到部队后,她整天乐此不疲,拍连队的一日生活,拍训练场上的训练镜头,拍战友的好事、喜事。她在训练间隙拍下的战士课间休息的镜头,有凝思的,有嬉笑的,有眺望的,神态各异,令人百看不厌。
笔者感言: 打开背囊,便看到了新兵的文化追求。与时代同步、彰显个性文化,是当代青年的显著特征,带兵人只有因势利导的责任,没有一味排斥的理由。
第 1 2 3 4 5页
军营里体味文化魅力 据调查,90%的新战士入伍前,都认为军营文化单调呆板有余,活泼时尚不够,甚至是落伍于时代。当他们真正成为一名军人时,才发现了军营文化独特的魅力。
吼歌吼出的味道。 “练练练,练为战,练不成精兵不是好汉……”高亢、激昂、自豪的男高音,明快的节奏,整齐的队形,高昂的士气,气冲云天的口号声,给女战士张荣琪走进军营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她在日记里写道:“第一次见老兵们"吼歌"就震撼了:男女兵们个个脸红脖子粗,他们不是用嗓子在唱,而是张开全身的细胞在吼,好像全身的骨节都在作响。那种气势犹如排山倒海,那种激情令人热血澎湃……我不由自主地跟着吼起来:"当那一天来临……"”
有着小张这样感受的新战士很多,在笔者组织的问卷调查“你怎样看待部队"吼歌"”一题中,100%的新兵都认为“吼歌”,能吼出激情,吼出士气,吼出战斗力。大家的理由惊人的一致:这是军人独有的表达方式。
广场文化的风采。 一连五排三班新兵卢思博说,他表哥曾是这个连队的一员,去年刚退伍。没来部队前就听表哥说师里的业余文化活动开展得很红火,特别是广场文化在军区都很有影响,还拍过纪录片。春节团拜会上,他目睹了锣鼓队的表演后激动万分,他这样表述:“200多名头系红巾、身挂盘鼓、手拿鼓槌的"鼓手们",一边变换着队形,一边随着欢快奔放的节拍,将手中的鼓槌儿在空中舞出了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侧耳细听,那鼓声如装甲战车隆隆驶来,又似疾风骤雨汹涌而至,声势浩大,场面壮观,给人以强烈的振奋和鼓舞。”
小卢来自陕北农村,对广场表演情有独钟。他觉得,部队的广场文化更具阳刚之美。
游戏里蕴含的军事知识。 “黄河,我在后面,注意掩护!快点上,用狙,用狙!新战士齐方方一边指挥战友进行战斗,一边悄声溜到敌人背后,喀嚓一声,匕首一闪,血冒人亡。正在他得意时,一颗子弹穿胸而过……”
第 1 2 3 4 5页
周末,笔者走进新兵连,正好看到6名新兵“CS战队”与老兵连里“CS”高手进行对决,尽管最后新兵们输了,但他们的兴致丝毫不减。新战士刘波说:“我们输在了单打独斗上,论单个技术我们不落后,但老兵经验丰富,配合密切,互相协同,依靠集体力量打败了我们。我在家玩了5年游戏,从未像现在玩得这么过瘾,玩得受教育——一次次"生死",都让我懂得了军人的战术,懂得了团结的力量!”
笔者感言: 军营文化的魅力不在于独特,而在于特殊,它除了娱乐之外,更多的赋予了一种责任,它既需要个性文化的展示,更需要集体文化的力量。
舞台上一展艺术才华 据新兵营教导员黄岳介绍,新兵到齐的第二天,他们就组织了新兵才艺展示会。展示会犹如一个梦想舞台,吸引着新兵们纷纷登台献艺。书画献艺台上,有一技之长的新兵排起了长队,有的提笔作画,有的剪纸花,有的奋笔疾书。一群新战士围着宁夏中卫籍新兵创作的《嫦娥奔月》看得津津有味。令人叫绝的是来自河北美术学院的高材生——一排三班战士华程程,用一滴墨汁和一滴红墨水,用嘴吹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红梅花儿开》的作品,博得战士们的阵阵掌声。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山西籍新战士刚刚表演完魔术《大变活人》,另一名新战士吹奏的《骏马奔驰保边疆》就响了起来,音乐时而如骏马奔驰,时而如小溪轻流,让大家强烈感受到了当代青年的艺术才华。
调查显示,今年的新兵87%都有艺术特长。春节期间,新兵营组织了一台晚会,从创作、导演到演出,全部由新战士完成。新兵董晓旭用炊事班的铁瓢、瓷盘拼凑成的“架子鼓”,一登台就引起一片掌声。入伍前,他就是一位训练有素的架子鼓手,精彩的演奏,让战士们大开眼界。
笔者感言: 只要你给我舞台,我就能把戏唱好,这是当代士兵们的一大特点,也是他们的共同愿望。我们只有搭建好舞台,才不会辜负他们的才华。
第 1 2 3 4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