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署总工程师叶永祥表示,港岛西雨水截流工程,可减轻港岛北的水浸风险。
文汇报图
中新网2月18日电
港府斥资30亿元进行全港最大规模的雨水截流工程,兴建全长11公里的港岛西雨水排放隧道,把区内30%雨水引入数码港排放,使中西区能抵御50年一遇的暴雨,预期工程2012年完成。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港岛西是水浸黑点之一,上环海味街不时出现“鲍鱼水上漂”的奇景,但渠务署高级工程师梁文豪接受访问时称,若在跑马地至上环一带开凿或扩阔排洪管道,对交通造成莫大影响,势必会对“金融重镇”带来经济损失。
过去10年,香港摩利臣山道、上环永乐街、轩尼斯道、法院道和金钟道都曾出现严重的水浸,渠务署认为可在港岛半山处开凿雨水排放隧道,把山上雨水汇集,减轻对下游排洪渠管的压力。梁文豪表示,工程收集约600公顷范围内的雨水,每秒最多截取150立方米的雨水,相当于每分钟注入5个标准泳池的水量。
雨水截流工程把区内20%至30%的雨水带往数码港排放,渠务署总工程师叶永祥表示,曾评估把雨水截流后作食水用途,但雨水排放隧道所处高度较水塘低约数十至百米,把雨水运往水塘需大量配套,评估成本效益后,署方决定把雨水排放进海。
政府在大坑至薄扶林道的岩层兴建雨水排放隧道,当中不涉私人土地,预期工程可望2012年完成,梁文豪说:“以前金钟、中环和跑马地曾出现水浸,更影响铁路的运作,上环因地处低洼,几乎每年都水浸,但工程后可减轻雨水流向下游带来的压力,使区内可抵御50年一遇的暴雨。”(罗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