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2月18日电(记者高薇、王志)行走在山东省威海市朝阳港大桥附近的环海路上,一排排高大洁白的风力发电机矗立在海边,有节奏地发出“呼呼”的声音。被誉为“绿色能源”的风电产业,不仅为山东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可再生的洁净能源,更为山东沿海美丽的海景风光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百姓共享“蓝天碧水”。
节能减排催生“绿色风能” 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山东既是经济大省,又是耗能大省,耗能总量一度居全国首位。2007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5800万千瓦,完成发电量2600亿千瓦时,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同时,由于全省99%的电力来自煤电,山东节能减排面临着巨大压力。
山东省政府提出,到“十一五”末,全省节能减排的目标为:实现万元GDP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2%,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20%,COD排放量降低18%。
高级工程师、华能新能源山东公司总经理任路光介绍,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风能具有永久性、就地可取的特点,不仅清洁无污染,而且不会产生辐射、二氧化碳公害或空气污染。在当前我国煤炭和石油等矿物资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风力发电成为除水能外,技术最为成熟、最具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开发条件的发电方式。
作为沿海大省,山东风能资源丰富。为促进节能减排,山东省提出,积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到“十一五”末,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100万千瓦。
科学规划 市场运作 山东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海岛海域,山东半岛沿岸地带和山区的海拔较高较平坦的山顶、山脊、山梁及特殊地形,形成了一个个潜力无限的风口地带。
山东省气象局此前的评估显示,山东省风能资源总含量为6700万千瓦,相当于3.68个三峡水电站(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居全国前三。1985年,全国第一台风电发电机组就在山东省荣成市马兰湾建成。
为积极建设风力发电的“绿色能源”基地,近年来,山东重点在威海、烟台、滨州、东营、潍坊、青岛等沿海地区建设大型风电场,并逐步向浅近海域发展海上风电项目,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威海市发改委重点科科员杨广达告诉记者,为充分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威海市对风电产业高起点规划布局,对风电场位置、规模、单机容量和进度工期等进行严格规定并严格把关,同时兼顾旅游资源的开发,以确保风电场的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
在建设风电项目过程中,威海市还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中选优,着重选择华能、鲁能、国华、歌美飒等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能源开发投资机构,并积极实行分区域集中规模化开发,既加快了工程进度,又保证了工程质量,有效杜绝了“跑马圈风”。
2007年,山东重点支持建设了国华荣成风电场、国华东营风电场、国华沾化套儿河风电场、山东华能寿光风电场、华能中电威海风电场等5个风电场项目。
山东省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06台并网风机,总装机容量9.22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由2004年全国第10名,进入全国前5名。目前,全省已核准的在建风场9个,共计安装1500千瓦风机280台,总装机容量43.6万千瓦。
让百姓共享“蓝天碧水” 大规模发展风电产业,为山东带来了明显的能源、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如今,在烟台市长岛县南北长山岛,32台最先进技术的风力发电机组高高矗立在山头。昔日司空见惯的海风,变成了源源不断的洁净新能源,不仅使当地百姓用上了廉价风电,而且进入山东主干电网,为各地输送着可再生风能。
同样,走在威海市的沿海大道上,清新的海风迎面吹在脸上,天空显得格外蓝。威海市居民赵毅军在这里生活了62个年头,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作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现在威海多了干净没有污染的风力发电,少了过去冒黑烟的火电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人都能多活几年。”
威海市环保局法制宣传科科长宋建恒告诉记者,随着风电等“绿色能源”项目的实施,威海市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消耗逐渐减少,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保护和谐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任路光介绍,华能中电长岛风电项目投产发电后,目前每年能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17万吨、灰渣4.67万吨,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9万吨。
据威海市发改委初步测算,全市规划建设的风电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将新增上网电量40亿度,实现利税6亿元。与同规模的火电相比,每年将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24万吨、二氧化硫2.08万吨、灰渣25万吨。
随着风电产业的发展,“风车游”正成为山东沿海新的旅游线路,每年到长岛县旅游观赏风车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