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简 历
王俊,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任民盟太原市委副秘书长,山西当代花鸟画研究院副院长,太原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并州书画院副院长。
立足传统 立志出新 如何解释传统,历来是我国国画界争论的话题之一,其说不一,有全盘继承论,有另起炉灶论,也有边继承边创新等等。其争论的焦点均在中国画的形式和笔墨技巧上,如何认识传统和传统的真实意义,是从事中国画学习和创作的同志,均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传统是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地域、文化、信仰、气质等凝聚的现象。
概括为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天人合一的创作方法,深厚雄浑、博大、简练的艺术风格,容纳百川的包容气度,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即诗、书、画、印的有机统一的综合体,而并非是指某种具体画法与技巧。抄袭前人的作法,绝非是继承,而是走捷径、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我院的毕业生王俊同学,很好地理解了传统的真实内涵和精神,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艺术实践中。学习时一丝不苟,认真完成每一幅作品,反复推敲每一幅创作的构思、章法、色彩和众矛盾关系的处理,方使作品更加完整与统一,达到形神兼备。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以生活为基础,体会大自然的奥妙和神奇,抓住瞬间即逝的印象和感受,使天人合一的创作方法,在他身上得到证实。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山中野花或农间小景或常表现的花卉,都充满了生活的活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王俊朴实、忠厚的性格,使他在传统中,寻找到汉画像砖的朴实与纯真,在众多的石刻中找到了深厚的民族魂,从唐、宋、明的绘画中,得到了中国画的精髓。这些均融合到他的作品中,使作品造型简朴、凝练、笔墨纯真,给观众留下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印象。
王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正走着自己的一条发展画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的作品在全国性大展中多次获奖,并在太原、天津等地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画展。他的人品和画品亦受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画界前辈的一致好评。但他始终谦逊、谨慎、善于学习,从各种姊妹艺术或不同形式的作品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体现了传统的包容气度和容量。为更加突出民族性,他努力学习书法、篆刻、勤于读书,同时研究笔墨的表现力,来磨练自己的笔墨技巧,从而迈向艺术的更高境界,成为中国画苑中一枝瑰丽的奇葩。
天津美术学院 贾宝珉
梅馥发苦寒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一位外貌朴实敦厚,学习刻苦认真,勤学好问的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尤其是花鸟画的成绩尤为突出,已经初步显现其艺术天分,是一个可造就之才。这位学生也是我山西的老乡——王俊。
他在学校学习期间,我们多有接触。他经常拿着他画的作品来求教。遇到这样一个好学的学生,我也很高兴。
1986年王俊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回到山西。其后一段时间内,也能从一些展览会或画集中见到他的作品。尤其是在他毕业十几年后的本世纪初,他携带一批作品回到天津举办了一次汇报展出,在这次展览会上,比较集中地看到了这批作品。不论巨幅大轴,或盈尺小品,都是生机盎然、清新典雅,大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感。
他的画充满生机和青春活力,来自于生活的体验和积累;来自于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来自于对自然之美的激情。正所谓“画蒙生活以为营养,生活藉画以显精神”。
王俊的画笔墨潇洒、娴熟,柔中带刚颇具韵味。笔墨乃东方绘画之精髓,中国画艺术之载体。王俊非常重视对优秀传统的研究,但他并不是抱残守缺、墨守成规,而是博采众长为己所用,对古今各家好的笔墨都能进行深入地研究才有了今日作品中的笔情墨趣。
王俊的画既不狂怪,也不媚俗。在中国当今画界里,缤纷多彩、流派纷呈。矫揉造作有之,粗俗怪诞有之,但王俊并没有随波逐流。“画为心声”,他的画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雅俗共赏,形似而神备;赏心悦目,明快而清新;是其对自然之美的感悟,是其表现形式与画面内涵、表现技巧与美学和谐统一之成果。
王俊多年来读书、深入生活,沉心静气、锲而不舍、访师问友、厚积薄发,方取得如此成就。艺无止境,不进则退,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画这门艺术博大精深,正如潘天寿先生所云:“画事应有高尚之品德,宏大之抱负,超越之见识,渊博之学问,广阔之生活,然后能登峰造极。”愿以此与之共勉。
天津美术学院 史如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