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之家的日子
才50岁出头的霍岱珊,头发已经因风霜而悄悄变色。
“搞环保这么多年,家里人支持吗?”记者问。“不支持”,霍岱珊迟疑了一下,马上又补充说“但总的来说是支持的”。“一年中总有那么几次矛盾、几次风波,因为我搞环保把家里的钱掏空了,前几年还接到不少匿名威胁电话。后来我还经历过照相机被砸,人被打的事,这时,老婆就会提出一些警告:过不下去了,家里没钱了,外面人的闲话让人没法听。”霍岱珊说。
有一次办影展,前一天晚上霍岱珊和家人刚刚吵了一架,第二天一大早就一个人倔强地拉着东西出去了。当他爬到电线杆上捆扎铁丝时,突然感觉到脚下好像有人,低头一看,原来妻子和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来到了现场。大家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干活。
那次影展让霍岱珊终生难忘:下午天快黑了,下起了小雨,当他准备撤展时,一些观展的人不让撤:“我们正在看,你撤啥呢?”一些人看过影展后,回家专程叫来孩子看。
这让霍岱珊很感动,他觉得这是对他辛苦努力的承认。霍岱珊说,本想这个事两三年就干完了,没想到越深入了解,事情越复杂,一晃竟然干了十几年。
霍岱珊有两个儿子,一个在东莞打工,做美术设计,另一个在郑州做平面设计,两个人干得都还不错。但是,因为缺人手,霍岱珊最终让两个孩子都回到自己的身边,成了志愿者。大孩子已经29岁了,还没有结婚。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开始变低。在一个小县城里,29岁不结婚的人并不多。
在霍岱珊看来,中国民间组织子承父业或者“环保全家福”的现象非常普遍。因为家庭成员,即使他不太愿意,或者不太赞成,也要跟着跑前跑后。“因为我太累了,太需要人手了。”这时候,霍岱珊的话语中似乎有些疲惫,“孩子非常明白,在和我一起默默承受压力。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是没办法的事。”
放在淮河的一双眼
霍岱珊目前主要进行的项目叫做“拯救淮河希望工程”,霍总结为:说两句话:向政府说实话,为老百姓说公道话;三大任务:对淮河水污染源进行长期监测,对排污口进行长期的跟踪监督,对污染严重的地区实施清洁饮水救助和医疗卫生救助;四项诉求:求证、求助、求变、求解。
霍岱珊认为:“环境怎样变,我们自身其实是改变不了的。”国家环保总局曾提出一个“深度参与”的思路,就是利用公民知情权和参与权,改变环境恶化趋势。他所理解的民间组织的功能,就是他们利用自己长期在一线的优势,及时地发现问题然后反映给国家。
霍岱珊发动周围群众和志愿者,基本上可以实现全天候监控。根据情节程度,分别采用和企业打招呼,向环保部门报告等多种手段。霍岱珊个人就曾站在排污现场和国家环保总局“环保直通车”打电话报告情况,国家环保总局称霍岱珊是他们“放在淮河的一双眼睛”。
从2004年开始,霍岱珊的工作范围从清洁饮水扩大到医疗卫生救助,3年多共募集药物100多万元,累计救助患者200多名。在2006年,这个范围扩大到儿童。他们曾经救助过一个名叫王会美的女童,她是一个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救助下去上海做了手术,很成功,现在正常学习,去年还得了奖学金。她的故事后来上了CCTV《新闻调查》,救助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2007年全年霍岱珊他们救助了17个需要救助的孩子,范围已经开始扩大了,如果以后政府部门能够介入,救助的范围可能会十倍地增加。
我是一个行动者
“我不是激进的环保主义者,而是一个行动者。我注重于环境的改变,努力把一切不可能改变为可能。”这是霍岱珊对自己的评价。
莲花味精的改变被霍岱珊视为一个成功的范例:莲花味精曾因污染问题饱受诟病。但是现在,莲花味精确立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从污水中提炼出复合肥等有用的东西,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好处。“最多时莲花味精曾经有87眼深水井同时取水,现在只剩下7个;以前他们每天排放12万吨废水,现在只有1.2万吨了,最终要实现零排放。”霍岱珊说。
“在法律许可的框架内,采取合法的环境保护活动。我认为我很温和,但有人还是认为我是一个斗士。”霍岱珊说。
霍岱珊说他们下一步准备扩大“莲花模式”,即公众监督和信息公开。他们现在已经建立了从漯河到安徽阜阳的淮河生态监测保护站,一旦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他们会在几十分钟内收到消息。“淮河卫士”的志愿者目前有1000多人,涵盖农民、社会学者等多个阶层,这个不断扩大的环保大军让霍岱珊感到非常欣慰。
霍岱珊希望现在“莲花模式”能扩大,直至最后变成“沙颍河模式”,如果沙颍河最终能变清,以后整个淮河流域都可以复制这种办法,那就变成了“淮河模式”,这应该是他的终极理想。
霍岱珊说,无论未来怎样,他们对淮河排污口的监督监控是始终不会放弃的,接下来最想做的,就是清洁饮水工程和医疗卫生救助。
但打了深水井,霍岱珊依然不无忧虑:“到处都是深水井,地下已经打成蜂窝煤了,我们现在吃的其实是寒武纪、白垩纪的水,我们这一代人吃完了,子孙后代吃什么?超采之后还会导致地面沉降和地质断裂问题……”
□记者黄涛彭泓源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