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CPI再创新高: 涨7.1%
全面通胀隐患加大,准备金率或再调高,央行短期不会加息
时报讯 (记者 乔倩倩 袁峰)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月CPI同比上涨7.1%,创下1996年12月CPI上涨7%以来的月度新高,显示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食品仍是涨价主力
在1月CPI上涨因素来看,食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较大,成为拉动CPI走高的主要动力。数据显示,1月食品价格上涨18.2%,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8.8%,依然维持较高涨幅。业内人士认为,受翘尾因素以及雪灾导致的部分消费品供应短缺的影响,再加上节前消费高峰,1月CPI涨幅超过7%处于市场预期范围内。
万联证券宏观策略研究员张士伟分析,受雪灾影响,2月CPI有可能会更高,再加上翘尾因素主要集中在上半年,预计上半年的通胀压力都不会减轻。另外,去年PPI涨幅较为平稳,从目前情况来看,煤炭、石油、铁矿石“涨声一片”,预计今年PPI涨幅会高于去年,随着上游对下游传导压力的加大,中国面临全面通胀隐患在加大。
此前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一举突破8000亿元,创下有统计显示以来的月度新增贷款最高纪录。而出口数据也显示,1月出口同比增长26.7%,增速比上月大幅上升5个百分点;当月实现贸易顺差194.9亿美元,同比增长22.6%。
加息是最后“杀手锏”
张士伟认为,从信贷、出口以及通货膨胀的数据来看,仍显示当前处于较热的经济状态。在非房地产投资仍有较强的冲动以及消费健康平稳增长的情况下,从紧的货币政策放松没有必要放松,随着2月、3月银行到期央票比较集中,到期回购金额较大,为了对冲市场流动性,央行有可能适当出手,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但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央行通过主动加息来抵御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将减小,即使加息,也是在通胀压力极为严峻的情况下被动加息。“随着中美利差的倒挂,中国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较大,再加上市场预期美联储将会再有降息的动作,利率方面变动的可能性不大”张士伟告诉记者。
中大金融系教授黄伟分析指出,央行处于两难境地,从整个宏观形势来看,加息是央行最后才会采取的“杀手锏”。
中行出台的最新报告建议,上半年央行应加息1至2次,一年期存款利率或提至4.41%~4.68%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