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GDP即将超越德国、追赶日本时,日本学者却认为不应该经济先行、文化滞后,中国的未来在于恢复她亚洲文化大国的地位。
“当代中国最大的课题就在于恢复她亚洲文化大国的地位。我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说中国不要在其他方面成为大国,而是认为中国如要作为世界性大国被大家认可,这方面最为重要。
”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依田憙家说。
依田憙家是一位热爱和平、长期致力于对日本军国主义及其战争罪行进行研究批判和揭露的进步学者。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有着很深的感情,他的研究成果在日本和中国史学界有着较高的声望。2月19日,应中日关系史学会的邀请,他在北京社会科学院作了题为《日中关系的问题点》的学术报告。
依田憙家教授认为,几千年来中国的最大特点在于她是亚洲的文化大国这一事实。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在很长的岁月里吸收了中国的文化以发展本国的文化。其间,虽然存在着北方民族在武力上与中国相比占有优势的年代,但即使在那样的时期,中国也没有丢掉亚洲文化大国的地位。
然而,鸦片战争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最大的不幸在于丢掉了亚洲文化大国的地位。“此前,中国即便在战争中失败了,文化大国的地位也没有丢失。但鸦片战争后,为了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近代中国无数先驱者进行了奋斗,现在这一目标基本实现了,那么,当代中国最大的课题就落在了恢复亚洲文化大国的地位上。”
“从历史来看,中国作为亚洲的文化大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没有成为文化大国才是奇怪的。”他说。
依田教授认为,拥有广阔领土和庞大人口的中国,往往被周边国家所戒惧,但是,只要中国采取了文化大国的姿态,周边国家的戒惧心理就能够得到缓解。另外,21世纪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世纪,在这个世纪成为亚洲的文化大国,也就是成为世界的文化大国。
“要想成为文化大国,必须将文化普及到国民大众的末端,并且积极地吸收世界的文化。”依田教授说。
依田教授明确提出,反对首先搞经济建设、文化发展可以滞后这一观点。相反,文化的普及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他以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和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发展为例进行了说明。
他介绍说,日本二战失败后丧失了大部分的产业,陷入了极其悲惨的境地。这个时期最先提出的课题是“文化国家的建设”,这大量反映在当时的报纸和杂志上。当时的日本国民从过去军国主义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在“建设文化大国”中找到了新的方向,而并非以“经济大国”为目标,结果是日本成为了世界性的经济大国。“我认为,这里存在着历史性规律。”他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也经历过经济的飞速发展,依田教授认为,其原因在于江户时代的日本是世界上平民教育最为普及的国家,当时,日本农村的自耕农大部分都具备了生活上必需的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以此为基础,明治维新后义务教育制得以顺利地推行,到1900年,包括农村在内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0%以上。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战后制定的初级中学义务教育制,所以说,文化的普及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依田教授说。
依田憙家曾在中国的南开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在日本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目前担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他对中国特别友好,珍惜中日关系,访问中国超过100次,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中国应朝着成为文化大国的方向努力。
本报北京2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