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2月20日电(记者朱华颖)在香港九龙繁华的弥敦道上有一个“特殊”房间,在这里,如果你不小心说了句方言,就会被象征性“罚款”5港元,用作年底大家聚会时买小吃的“经费”——这就是香港普通话研习社的教室,不足20平方米,却是香港唯一只能说普通话的地点。
香港普通话研习社创办于1976年,是一个非赢利民间慈善团体,其宗旨是在香港推广普通话。30多年来,普通话研习社共培训30万人说普通话。
记者不久前走访这里,正巧赶上朗诵组的活动,10多名学员一进教室就全部用普通话交流,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选朗诵古文《陋室铭》或一首现代诗。这些学员无论男女老少,在朗诵的时候都声情并茂,格外认真。有初学阶段的学员,普通话发音很别扭,但毫不怯场;经过老师一遍遍纠正,很快便有明显进步。
“普通话既实用又有趣,”朗诵组组长卢绮霞说,“我喜欢语言的艺术,对朗诵很有兴趣,来这里既为了练普通话,也因为大家在一起交流很有意思。”
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卢绮霞是香港职业训练局的普通话教师。她与普通话研习社结缘17年,从最初的学员变成现在的会员,尽管工作繁忙,她还是坚持参加活动。“曾经因为事情太多中断过几年,但还是想念这里,所以又回来了。”卢绮霞说,20年前这里是香港唯一学习普通话的地方,学好后也只能留在这里练习巩固,但现在香港说普通话已逐渐形成潮流,来这里更多的是为了友好亲切的氛围。
卢绮霞说,朗诵组一共有40多位组员,其中有3位已参加了20多年。朗诵组定期活动,还进行过几次公开演出,大家的亲朋好友都争着来看。
据介绍,研习社成立了演讲组、畅谈组、青苗组、合唱组、乐韵组、读书组等多个兴趣小组。
“30年前研习社的普及对象大多没有强烈的动机学普通话,但今天还有谁不知道能够说流利普通话的价值?”研习社总干事卢锦明对记者说,方言上的隔阂会使香港和内地居民间的沟通产生问题,因此推广普通话很有必要。
作为慈善团体,香港普通话研习社的收益必须用于各种推广普通话的活动上。研习社除举办各种比赛、公益活动以及出版普通话刊物外,还在2001年开办“香港普通话研习社科技创意小学”,以普通话为主要学习语言。
卢锦明说,现在希望学习普通话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研习社也开办了外国人学习普通话入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