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放思想促进“绿色矿山”建设 我省三万多亩矿区旧貌换新颜 全省已建立20多个国家级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示范区,80多个省级“绿色矿山”与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示范区,50余万名矿区群众从中受益 本报讯(记者胡博理)曾经山清水秀的武安市西石门村,由于附近开矿,不仅环境被破坏,人均耕地也由3亩减少到了0.3亩。
如今,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变———村里平整了开裂的土地,将多余的砂石运到村边的河滩上筑坝造田。几年来,共增加耕地1050亩、果园30亩,3800亩荒山得到了绿化。
变化,来自于我省大力实施的“绿色矿山”建设。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20多个国家级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示范区,80多个省级“绿色矿山”与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示范区,累计治理矿区面积3万多亩。500多个曾因矿山开采而饱受环境破坏之害的村庄重新焕发了生机,50余万名矿区群众从中受益。
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矿业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矿山一度达到2万多家。矿产在给人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使一些矿区的生态和地质环境遭受了巨大破坏。裸露的山体、塌陷的大坑、纵横的地裂和随意堆放的矿渣,一度影响了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每年因矿山开采造成土地无法耕种的都在千亩以上,大量植被遭受破坏,地质灾害频发。
“一定要解放思想,辩证地认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局部利益、当前利益的关系,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一条必须把握住的底线。”基于此,2003年,我省下发《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方案》,首次明确“绿色矿山”的七条标准,提出力争用3至5年时间,使全省50%的已建矿山和闭坑或接近闭坑矿区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到2010年全省矿山或矿区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几年来,除多渠道筹措资金改造老的国有矿区外,为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真正做到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2006年底,我省还出台行政法规,要求从2007年起,对省内矿山企业征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采矿权人履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义务,经验收合格后,保证金本息返还采矿权人。此举进一步督促企业主动保护、治理矿山环境,避免出现新的“企业采矿、政府买单”的局面。
治理矿山环境,贵在实事求是。我省明确提出,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矿种、不同地质条件、不同开采方式,因地制宜治理。在治理过程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养则养、宜园则园。邯郸市荣喜钢铁有限公司,在已关闭的峰峰矿区薛村煤矿的原址上兴建,使原先荒废的130多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唐山三友矿业公司在采矿废石山上进行大面积的绿化、美化,把一座寸草不生的乱石山变成了矿山公园。
“绿色矿山”建设,不仅使曾经光秃秃的矿山披上了绿装,塌陷的土地恢复成了良田,更使“保护环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俊杰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矿山环境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抓好各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让人与自然更好地和谐相处。
精品栏目推介
· 杨柳青
· 燕赵论坛
· 纵横谈
· 一线写真
· 世说新语
· 明星传真
· 名家
· 直笔春秋
· 心灵独白
多媒体数字报纸
快速阅读 全屏阅读 下载阅读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服务条款 广告业务 实习申请 网上投稿 新闻热线 友情链接
河北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center 2000-2007河北新闻网常年法律顾问:河北得正律师事务所李海峰 郝斌 虚假报道 有偿新闻 低俗之风 不良广告等问题 举报电话:88631166冀ICP证030017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