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中心一幢悬挂了200多幅巨幅照片的大楼。照片上的人物来自世界各地。此举意在提醒人们,澳大利亚是个移民社会,各种文化应相互尊重,人们应和睦相处。
本报记者崔运玺摄
大型空客客机在澳洲大陆寥廓的天空平稳飞行。透过舷窗,隐约可见洒满朝霞的大片大片草场。澳大利亚畜牧业非常发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不难想像,这样一个国家对气候变迁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会有多么敏感。
澳大利亚入境报关手续十分复杂,不少内容同环保相关,旅客随身携带的任何动植物产品都必须向海关申报。出关等候大厅里,检疫人员牵着特种犬四处巡视,不时要求来访者打开行李抽查违禁物品。从飞机落地到走出机场大楼,我们用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采访是从距墨尔本85公里的一个家庭牧场开始的,不过这里见不到羊,主人养了300头奶牛。50多岁的诺尔先生是四名雇员中经验最丰富的一位。诺尔先生介绍说,这家牧场有460公顷的草场,购买种牛和各种设备的投资加在一起大概有450万澳元。除了向奶制品加工厂出售鲜奶外,农场自己也进行一些初加工。
我们参观时,恰巧赶上几十头奶牛入栏挤奶。指着奶牛前面的饲料槽,诺尔先生颇有几分无奈地说,澳大利亚连续五年干旱,单靠草场里的牧草已经无法满足300头奶牛的需求,每头奶牛平均每天还要吃上大约7公斤的人工饲料。这些饲料大都是小麦做的,成本很高,现在牧场的经营活动着实有些艰难。
诺尔先生讲的确是实情。统计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农牧业因干旱影响各项产出平均减少20%,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进一步降低。去年第二季度,农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低于日用品和餐饮业。连澳大利亚国家气候中心负责人也承认,从长远来看,农牧业的前景将因气候变化而变得更糟。少雨的现象将更加频繁,干旱面积也会扩大。
诺尔先生从事畜牧业生产已经20多年了。回想起以往经历过的干旱,他总觉得这次来势凶猛的干旱同全球气候变暖这一大背景有关。说起新任总理陆克文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一事,诺尔先生表示坚决支持。他说,澳大利亚为了兑现减排温室气体的承诺也许要投入许多资金,但是这种投入是必要的。如果任凭全球变暖的趋势发展下去,有朝一日澳大利亚农牧业也许真的经营不下去了。仅诺尔先生所在的卡尔德梅德地区就有四五百家同样规模的牧场,他实在无法想像到那时人们靠什么生活。
如果说诺尔先生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关注更多地缘于生计问题,那么几天后在堪培拉的一次采访则让我们欣喜地看到,节能减排正日益成为全球公民道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许许多多的人自觉改变其生活方式,为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做出自己微薄却是难能可贵的贡献。
马修女士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她住在一套“绿色环保住宅”中。除了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和屋顶的太阳能加热发电装置外,这套面积总计200多平方米的独栋平房看上去同当地普通民居没什么区别,奥秘更多地在建筑材料和设计细节中。这套“绿色环保住宅”和同等面积的传统住宅相比价格大约高出10%,马修女士总共支出45万澳元。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马修女士购买这套房子时并没有刻意计算节水节电的收益以及多少年后才能弥补购房时多支出的资金,她选择这套房子最主要原因就是它的绿色环保标签。她为自己能在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感到欣慰和自豪。每当朋友来家中做客,马修女士都会从储藏室拿出节能建筑材料的样品向人们展示,提醒大家为保护地球做点实事。
据陪同我们参观的建筑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这种绿色环保住宅在堪培拉正在成为时尚,公司收到的订单已经有厚厚的一摞。
《人民日报》(2008-02-20第06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