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荧屏 《咬文嚼字》公开信致央视
三年来春晚差错今最少
2005年底,《咬文嚼字》杂志社开始咬嚼春晚,2008年初,央视将收到杂志社的公开“表扬信”,认可2008年的“春晚”是近年来文字差错最少的一届“春晚”,但同时,仍指出了字幕误将章子怡作“张子怡”等错误。
06年挑战信:指出28条错误
2005年底,《咬文嚼字》杂志社收到多位读者来信,指摘电视荧屏已经成了文字运用的重灾区。为此,杂志社发起了“请给荧屏亮分”活动,并把“咬嚼春晚”作为主攻战役。
2006年春节,杂志社全体编辑是在荧屏前度过的。全国各地读者和观众对“春晚”文字提出了数百条意见,经有关专家逐条审核,最后认定了28条。其中既有文字类错误,如把“神舟六号”
误为“神州六号”;也有知识类错误,如把南非城市开普敦误为一个国家。
面对观众的监督,中央电视台表现出了泱泱大度,作出了积极回应。
07年建议信:建议增加字幕人员
如果说《咬文嚼字》杂志社第一封信是“挑战信”的话,那么第二封信便是建议信。
那封信写于2007年初“春晚”之后。由于在2006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2007年“春晚”揭幕之前,央视邀请杂志社派专家协助“春晚”剧组在文字方面把关。
杂志社派出的两位专家在长达七天的时间里,和“春晚”剧组协同工作,发现并纠正了数十条可以认定的差错。当年“春晚”播出以后,社会各界对“春晚”邀请《咬文嚼字》把关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春晚”的文字质量,杂志社还认真研究了“春晚”字幕的制作程序,给央视写了一封3000多字的长信,提出了四点建议。其中一条是,建议增加字幕制作人员,并设置专职的审校岗位。
08年公开信:错误虽少尤在
2008年春晚,央视在《咬文嚼字》杂志社的建议下,调整了字幕工作流程,增加了字幕编辑的力量,设置了字幕审读人员。杂志社表示,2008年的“春晚”是近年来文字差错最少的一届“春晚”。全国电视台极容易犯的“象”“像”不分的错误,在央视“春晚”中没有出现。2006年杂志社指出过的差错没有重犯。
但同时,春晚的荧屏错误依然存在,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字音或字形相近造成的失误,其中包括演员章子怡出场时,字幕误为“张子怡”;《火炬手》中一处“传递圣火的时候”,字幕“候”误为“侯”,另一处“这也太狠了”,字幕“狠”误为“恨”。第二类是因词义相近未加辨析造成的失误。《新闻人物》中“后来它没压着我”,“它”指的是大卡车,理应用“轧”;同样是在《新闻人物》中,“现在播放寻人启示”,“启示”应为“启事”。第三类是因知识缺陷而造成的失误。《梦幻家园》中说“您的产权只有70年”。其实,“70年”是房屋土地使用权而不是房屋产权,小品把两者混为一谈了。
作者: □晚报记者谢正宜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