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有世界著名的马里布海滩,这是社会名流、冲浪高手和心怀梦想的人喜欢的地方,而到本世纪末,海滩上将只剩下抵挡太平洋汹涌海浪的石墙。
几十年前,《纽约时报》的记者还曾撰文嘲笑“全球变暖”是无稽之谈,而近几年来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无不充斥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暴雨、干旱、灾难、损失”等字眼,全球变暖的事实已不容忽视。
特别是今年年初席卷中国南部、北美和中东的雪灾再次敲响了全球变暖的警钟。“这是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现在是风和日丽、风调雨顺的日子减少了,极端冷和极端热的天气都增加了。总的变暖趋势并没有改变。”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吴兑研究员解释说。无数的事实已经表明:人类正生活在全球变暖的灾难性后果中。
面对灾难,人类不禁要问:“谁来为全球变暖买单?”科学家对此众说纷纭,至今仍无一个确切的论断。科学家对全球变暖原因的解释综合起来有两方面的观点:一是自然原因,如丹麦气象学家克努德·拉森通过研究证实太阳黑子周期和地球温度的上升在20世纪的前60年里是同时发生的;二是人为原因,在全球权威的学术杂志中,越来越多的科学论文认为,人类行为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1年发布的第三次评估报告中,对于是否是人类行为造成了全球变暖,报告中用的是“可能”这个词,可能性为66%。而在2007年IPCC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在回答同样问题时,报告用词变成了“非常可能”,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的可能性也已提高到90%以上。
温室气体过排成最大元凶 1997年,在日本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规定了温室气体的种类,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等6种气体被定义为“温室气体”。科学家认为,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对保持大气温度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影响。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开始急剧升高。工厂里那些直冲云霄的大烟囱向大气喷吐着这些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等废气,这些废气极大地改变了原来的大气成分。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自1800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由270ppm上升到2007年的379ppm(百万分率),这一水平被认为高于过去2000万年中的任何时期。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近百年来全球地表温度也因此上升了0.74℃。
在现代社会,汽车尾气是导致大气温室气体增多的又一重要污染源。欧盟委员会认为,汽车尾气已占欧盟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0%以上。日前,欧委会对汽车尾气减排的提案达成协议,决定对未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汽车公司加重处罚力度。美国曾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的称号而自豪,但近年来却不得不承受因为汽车尾气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的严重压力。2006年,美国加州对世界六大汽车巨头提起诉讼,理由是他们生产的汽车导致全球变暖,并破坏加州的环境。日前以加州为代表的16个州联名起诉美国环境保护署,控告其不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制定更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除了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外,近年来科学家还提醒人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暴涨也会间接影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研究人员称,城市化进程将改变土地的利用状况。森林和草地等土地覆被是地球陆地表面的“保护层”,能大量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但由于人类进行开荒种植、砍伐林木和建设城镇等活动,天然的土地覆被不断改变,导致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而人口暴涨则意味着人类将消耗更多的化石能源并排放更多的废水和废气。
环境污染泛滥加剧全球变暖 据2007年联合国IPCC发布的第4次评估报告表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70年至2004年间增加了70%,地球大气中聚集的二氧化碳已远远超过过去65万年中的自然水平,而且温室气体世界范围内产生和扩散的速度明显加快,环境污染不再限于一国,成泛滥之势。
在这几十年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发达国家仍然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同时发达国家迫于国内环境污染带来的巨大压力,纷纷进行产业转移。据相关人士统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和日本分别将本国35%和60%高污染、高消耗产业转移到各发展中国家,而代价就是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例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控制了加蓬伐木业的90%和刚果伐木业的77%,导致森林遭到大面积砍伐,当地居民不得不到其他地方开采更多的自然资源以求生存,贫困与生态破坏形成恶性循环。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市郊开办的农药厂发生爆炸,仅几天就导致近两万人死亡,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成为世界环保史上国际间污染转移的典型案例。发达国家在转移污染的同时,各种污染物也在通过大气循环破坏发达国家的生态环境。据美国专家所作的检测显示,亚洲工业区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可以通过“长征”到达美国夏威夷的上空,而美国本土的污染物,同样也可以顺着季风,最后在大西洋西岸的欧洲大陆“落户”。
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迅速在世界蔓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非洲。“非洲不是温室气体的主要释放者,却是全球变暖最大的受害者。”非洲开发银行首席环境专家尤格什·维亚斯博士说。近年来,非洲频繁发生因异常天气导致的气象灾害。因为干旱,蒸发强烈,乍得湖湖面正不断缩小;在中非地区,干旱所导致的森林大火和蝗灾毁灭了大片的森林和庄稼;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已经严重威胁到尼罗河河谷地区人们的生存。
各国分歧严重减排目标难定 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关键。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和1997年通过《京都议定书》,不仅确定了各个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的责任和义务,还对各个国家在21世纪具体的减排目标和时间上作了具体规定,但在公约的具体实施方面却是令人失望的。据2007年《美国科学院学报》的一项研究结果和联合国的统计显示,自2000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长速度比预计快35%,40个主要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降反升,2005年更是高达182亿吨,人类面临着比上个世纪更严峻的气候问题的挑战。导致这一局面产生的原因在于国际社会虽规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减排目标,但是双方在这一问题上针锋相对,分歧严重。
据统计,1750—1950年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总量的95%;1950-2002年,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累计排放量的77%,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考虑,并以发展中国家并未减排为由,一些发达国家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减排目标。作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美国已于2001年退出《京都议定书》。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按照《公约》所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由于发达国家在技术和资金上的优势,理应带头减排。从1997年至今,双方在减排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难以达成共识,致使减排目标迟迟未能确定。两个国际公约近乎是一纸空文,被束之高阁。
在2007年12月举行的巴厘岛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再次展开交锋,双方的分歧仍在。此前要求发达国家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5%至40%的决议草案遭到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一致反对。为打破僵局,大会只好提出妥协方案,方案中不再提具体减排目标。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福祉的全球问题,如果人类只是一味地坐而论道,这无助于气候问题的解决,不如起而行之,增强彼此之间的互信和合作,或许这才是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关键所在。(郑兴周笑雅)
科学家观点 美国宇航局气象学家詹姆斯·汉森:
从深海和太空探测到的数据表明地球吸收的热量要多于散发的热量,这为证明全球气候变暖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这个结果也再一次验证了科学家们对全球变暖趋势的预测。如果二氧化碳和其他吸热气体的排放量继续上升的话,事情可能会变得失去控制,在最糟的情况下,格陵兰和南极冰块的融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
英国政府首席科研顾问戴维·金:
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最终将导致海平面不断增高以及全球气温持续上升等不良后果。目前多种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正被人们讨论,但即使这些措施将来均被付诸实施,全球气温明显增长的情况也仍然有可能变为现实。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的上升幅度可能会达到5.4摄氏度,我们必须带领人类设法克服眼下所面临的气候变暖的危机,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家莫伊普·拉提夫:
尽管目前人类对全球变暖的原因争论较多,但根据研究,导致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人类在其自身活动中燃烧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急剧提高,致使温室效应不断加剧。人类自身活动生成了这其中70%-80%的温室气体。根据现有的气象模型,如果人类不立即实施有效的减排措施,下一个百年间全球气温将可能继续上升3至4摄氏度。
丹麦气象学家亨利克·斯文斯马克:
宇宙射线可能在云层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对气候的影响比我们以前所认为的要大。宇宙射线能在大气中产生带电离子,吸引水蒸气凝聚,最终形成云。云层将太阳光反射到太空,这个过程起到很重要的冷却作用。然而,如果在太阳活跃期,太阳磁场将偏离更多本应轰击地球的宇宙射线的方向,因此将有更少的云层形成,从而导致气温升高。
俄罗斯科学院地理所院士科特利亚科夫:
尽管近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持续增加,但在不远的将来人们看到的情景将是,全球气温将进入变冷期,全球变暖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在地球上已经重复多次了。当大气温度开始下降时,二氧化碳的含量还会持续增长2000年到3000年。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院教授伊藤公纪:
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虽然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幅度只有0.1%,但这种能量变化能使地球大气对于太阳紫外线的吸收量变化幅度达到百分之几,这种吸收量的增加会使大气臭氧层温度升高。臭氧层温度的变化会波及对流层,从而对寒流和季风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