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1号公告。公告称:为更顺畅地保证在工作时间以外与市民联系,市委书记、市长在原公布电话的基础上,再各新增一部联系电话。打这两部电话的时间是当天下班后直到次日上班前,即每天下午18时后至次日8时30分前(据2月21日《中国青年报》)。
这几天,昆明公布副处级以上官员都公布电话一事,在社会引起广泛反响,确实在政府和民间带来了震动。而市委书记、市长从2月19日起,再各新增一部联系电话。也就是说,书记和市长的电话,将在每天的24小内全时恭候群众,随时可以拨打。这也让人们从中进一步品味到了昆明市新的领导班子渴望直接听取民意,进而无条件、无阻力、无障碍地为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诚意,这种精神可佳。
毫无疑义,领导就是服务。但是,这里所说的“服务”二字,则是一个动态性和特定性较强的概念。领导就是服务中的“服务”,决不单指具体的社会事务,也不是狭义上的干活。对于中高级领导干部而言,服务的真实内涵应该是:搞决策、定战略、出思路、会用人、善创新、抓落实。在服务当中,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是:想到,组织好科学筹划和顶层设计,把好关、定准向;说到,宣传好大政方针政策,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化作行动;做到,深入实践,发动群众,跟踪指导,抓好落实。而决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眉毛胡子一把,这也是科学领导之大忌。
领导干部无疑要干事,问题的关键在于干什么事。现代管理科学有句名言叫作“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的做事情更重要。”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告诉领导干部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新官上任不能急于着手做具体事,而是要首先弄清楚这些事为什么没有人做或者为什么做不好,这才是需要新官认真做好的。领导干部要干好自己应该干好的事情,只有领导干部不瞎忙,机关才能不打乱仗,进而最终保证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民意需要通过正常规范的渠道来表达。目前政府向群众释放的信息总是,政府对社会事务采取能级管理,实行分工负责制,并为此设计和架构了庞杂的部门科层结构,设立了重重叠叠办事科室,还美其名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既然是这样,领导干部就应该积极引导群众了解熟悉政府职能分工,遇事能熟练地“对号入座”找到机关部门,而不是引导群众不论大事小情,都直接打电话找领导,那还设置庞大的机关部门办事人员干什么。事实上,许多电话都要打到领导那里,恰恰反映了机关人浮于事,相互推诿扯皮,程序分工失效,办事效率低下的痼疾,这才是需要下大力解决的。况且,这些电话“要保证每个工作日8时30分至17时均有人接听”,而且副处以上干部还要工作、要吃喝拉撒、要休息,还可能生病,就意味着要有专人看守电话,这不是又要因事设人,加大政府办事本成本吗?
再退一步说,领导干部也是人,他们每天公务缠身繁忙,究竟能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用于亲自接听群众来电,恐怕是个未知数。我看,落实不好,也注定坚持不了。这种虚套子不如一开始就不搞的好。
其实,执政五十多年来,中国政府在社会事务管理中摸索出来的知民意、晓民情、察民声的有效渠道有很多,也很管用,足以保持民意直通。比如,开通12345市长电话、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建立信息联络员制度、开展媒体舆论监督、开设民生热点话题论坛、加快人大和政协系统改革步伐,等等,这些都是反映民意、监督政府、完善服务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大有裨益。
古人云“小智者治事,大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科学管理不仅要有法制,还要真正做好法治。领导干好自己该干的事,群众找职能机关办事,各干各的事,干好各自的事,比什么都好。(徐云鹏)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人民网观点。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来源:人民网-强国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