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中,一个伤者的坚持
———记贵阳市乌当区百宜乡计生妇幼保健医生包良敏
新华社记者张月琳 杨楹
冬夜里,她在冰冻的山路上摔倒,肋骨当场骨折;风雪中,她继续前行至农户家,为产妇接生。接下来的15个日夜,她咬牙忍痛坚持工作:百里山路在她脚下艰难走过,5名孕产妇从她手中顺利转移。
这位顽强的女医生,就是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百宜乡计生妇幼保健站的包良敏。
1月14日,贵阳市区的温度还在零摄氏度左右徘徊,地势较高的乌当区百宜乡已经发生了大面积的雪凝灾害,强冷的冻雨将山村小路层层冰封,人、车都难以通行。
“当晚10点钟,沙坝村的胡民国打电话来说他妻子要生了,请保健站赶快派人去接生。”百宜乡计生妇幼保健站医生包良敏等人多日来一直在站里值守,准备为全乡的孕产妇提供随叫随到的救助。接到电话后,包良敏立刻和同事陈金华步行赶往5公里外的胡民国家接生。
37岁的包良敏记不清自己摔了多少跤,她只记得,当时她把十斤重的急救箱挎背在身体右侧,右手紧紧护着。走了一个多小时后,她突然滑了一下摔倒在地上,急救箱坚固的外壳重重地撞到她的右腹部。“那一下疼得钻心!”包良敏费力地爬起来,喘了几口气。她并不知道,因为受到这一猛烈撞击,她右边第8根肋骨已经断裂。
陈金华问她还能不能坚持,她说:“往回走也是疼,往前走还可能救两条人命。还是接着走吧!”包良敏在陈金华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向大山深处走去。在艰难地走了4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在凌晨3点赶到胡民国家。
在雪凝灾害天气中,人们都知道,每成功转移一名孕妇,母亲和未出生的婴儿就多了一份平安;但人们不知道,为了这份平安,肋骨断裂的包良敏承受了多大的痛苦。“没有一个晚上睡好觉,翻个身都是痛的。”包良敏说,那些天是咬着牙坚持下来的,“有时候一阵一阵的疼,有时候圈着圈着疼。我估计是骨折了,怕大家担心,我也没说”。
“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救死扶伤。”包良敏平静地说。(据新华社贵阳2月22日电)
飞行,还在继续
———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川黔地区抗雪救灾记事
刘永华 朱映涛
持续的大雪和冻雨覆盖了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地区。公路封冻、电杆倒塌、通信中断、供水管道破裂……
从2月2日起,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紧急出动直升机,实施空中救援。
2日13时30分,4架迷彩涂装的直升机满载军用棉被从成都某机场腾空而起,飞赴宜宾、万源两地的4个乡镇实施紧急空投。
有着超过5000小时飞行时间、30年飞行经验的团长余志荣第一个驾机起飞。
15时30分,4架直升机相继抵达预定空投地点。500包棉被迅速空投完毕。早已等待在空投场四周的群众欢呼起来,向着直升机频频挥手。
风雪仍在持续。次日中午,6架直升机再度起飞。
有着近5000小时飞行经验的副团长姜广伟,带领一组精干的参谋人员在地面塔台指挥。
“万源市理塘乡天象突变,预定空投点附近刮起大风,周围还发现了数条交叉的高压线,不适宜空投。”13时30分,机组人员传来意外情况。
姜广伟伸手拿过一份地形图说:“通知机组,向东搜索,那里的地形相对开阔。”
几分钟后,机组人员发现一片被冰雪覆盖的田地。直升机迅速下降,悬停在距地面数十米的空中,两个机舱门同时打开,500床棉被又从天而降。
短短两天,5500床棉被送到了灾区群众的手中。“这是雪中送炭啊!”长宁县县长曾健激动地说。
2月14日,应地方政府请求,陆航团3架直升机飞赴贵州,协助地方电力部门执行空中巡线任务。
数日来,旋翼的轰鸣声在贵州的群山间回响。按计划,陆航团3架直升机将对贵州电网的13条主干线进行巡查,航程超过2000公里。
截至2月21日,这个团已在四川、贵州灾区连续有效飞行20架次,紧急空投救援物资17吨、棉被5500床,解决了灾区数千群众的燃眉之急,巡查输电线路1567公里,发现损毁电塔37座,极大加快了贵州电网灾后重建的速度。
飞行,还在继续……(据新华社贵阳2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