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家庭”的养育方式让孩子们的性格变得更加活跃。
日前,广州市各中小学如期开学。原来在天河区读书的小文(化名)有点怯生生地来到海珠区的新家,在这里,他不仅有了新学校,还有了一对“父母”和几个兄弟姐妹。
创造人性化环境
为落实广州市政府惠民66条措施,近年广州市社会福利院致力为孤残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提供一个人性化、个性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家庭和社区环境中健康成长,为他们长大后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该院自2006年9月起租用政府廉租房,面向孤残儿童开展“模拟家庭”寄养试点工作,招聘有爱心的夫妇和4—5名福利院学龄儿童组成“模拟家庭”共同生活。几年来,市住建办共提供了28套廉租房用于全市开展孤残儿童“模拟家庭”养育工作,模拟家庭使孩子们的身心、情感得到了健康发展。
今年,4套位于海珠区大塘聚德花园的廉租房已装修好并落实到位,安排了小文等几名原就读于天河区某小学的儿童入住,组成4个新的“模拟家庭”。由于居住地的变化,为确保他们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海珠区教育局经过协调,赶在开学前将他们转入新家附近的聚德西路小学和聚德东路小学就读。两所学校均位于聚德花园内。
“父母”要有高中学历
据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院长徐久介绍,“模拟家庭”与社区寄养家庭不同:一户好心人家把福利院的孩子接过去,然后像亲人一般照顾,这是“自然寄养模式”。但是在2006年8月,广州市在全国首创了模拟寄养方式:政府向社会招聘“父母”,由这些“父母”照顾福利院的孩子,同时政府也为他们提供住房和基本生活费以及工资。房子是“廉租房”或利用福利院自身的房子,4-5名儿童一起生活。
要想成为这些孩子的“父母”并不容易,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制定的标准非常高:首先年龄必须在45岁左右,身体健康,没有恶劣生活习惯如酗酒等,没有违法乱纪行为,还要求有高中以上学历。
全职督导关注孩子起居
“模拟家庭”将签订一份3年的协议,福利院将按一个孩子每月500元的标准给予这些家庭生活费。每个家庭的家长也将按一个孩子325元的标准获得抚育费补贴,该项补贴资金主要由广州市财政核拨。同时,在协议中也写明,“模拟家庭”中的家长不可以打骂孩子,否则立即解除合同。如果三年后孩子生活得快乐并且表示满意时,福利院将与“模拟家庭”续签协议,保证孩子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为保证500元的月生活费完全花在孩子身上,福利院会派全职督导密切关注孩子的生活起居,督导员告诉记者,她每天早、午、晚都要上门检查。她给每个家庭开出的食谱中规定,早上必须要有鸡蛋和牛奶,中午和晚上必须四菜一汤(三荤一素)。周末,每个家庭都必须带孩子出去玩,由基金会发给100元的出游费用。
(据《羊城晚报》报道)